《地下铁道》

    作者:(美)科尔森·怀特黑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346页
    ISBN:9787208143715
    开 本:32开 平装
    2017-03-01 第1版

    导语
    《地下铁道》讲述19世纪美国内战爆发前,女奴科拉从南部逃亡北部的故事,折射了美国时代与历史图景,描绘了乔治亚州种植园的悲惨生活,在几个有不同社会系统的州之间展开一次充满悬念的旅程,这混合了十几年前到未来的种族恐惧。这条隐喻意义上的美国北方各州的秘密交通网——地下铁道,在科尔森·怀特黑德的笔下,变成了一条实际存在的、有铁轨相连的真铁道。

    内容提要
    少女科拉无家可归,受到欺辱和强暴,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又一次残忍的鞭打,让她下定决心,逃出人间地狱,穿过沼泽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铁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这是怎样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会的邪恶,法律的不公,暴力无处不在,善良的光却是那么脆弱。好心人一个个倒下,但那身高两米、冷酷无情的猎奴者仍紧追不舍。
    
    也许你要有足够的勇气,才会决定看一本讲述奴隶制的小说。但你一旦踏上科拉的逃亡之路,便不可以中途放弃。科尔森·怀特黑德著的《地下铁道》是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满启迪的旅程,在无望的逆境中寻找生机,在黑暗的地下寻找光明。

    媒体推荐
    我不得不停下来,细细体味我读到的东西,让愤怒和眼泪得到疏泄,而后再回到故事当中去。这才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所能实现的。它只是创造出空间,让那些思想和感受自由发生。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
    
    有关逃亡、奉献、拯救的绝妙故事。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
    
    《地下铁道》是怀特黑德拨正错误历史的一次个人尝试,他并未明确告知我们了然于心的东西,反倒是借助小说的力量来阐释这个世界。它探究了美国建立伊始便存在的恶,这是一部勇敢和必要的书。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作者简介
    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1969— ),生于纽约,在上东区长大,童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 
    
    他写过六部小说,两部非虚构作品。1999年发表处女作《直觉主义者》(The Intuitionist)即引起广泛关注,进入笔会/海明威奖的决选名单;第二部长篇小说《约翰·亨利日》(John Henry Days)进入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专文盛赞——“挥洒自如的天才作家”;2003年的散文集《纽约巨像》(The Colossus of New York),被誉为“9·11”后极好的纽约故事。怀特黑德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被《哈佛杂志》称为“文学变色龙”。 
    
    2016年8月,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出版,入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被奥巴马列入夏季书单,11月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自此“地下铁道旋风”席卷全美,作品进入年底全部选书榜单。怀特黑德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