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写过一首题为《狮子和牧人》的寓言诗,可视为他的寓言艺术宣言: 寓言不只是像外表那样: 让人们从最单纯的动物那里得到教导。 赤裸裸的道德教训只会惹人厌烦。 那样的寓言和教训写得再多,也是枉然。 但是,仅仅“为寓言而寓言” 似乎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教训是必要的,但要讲得惬意, 聪明的作家都是依靠愉悦的力量 为自己的作品插上翅膀。 他们无须浮华的装饰,不拖沓连篇, 在他们的著作里,看不到赘语冗言。 …… 和伊索等人的寓言相比,拉封丹在自己的寓言诗中,一方面尽可能地去掉一些“赘语冗言”,使全篇故事简洁明了,叙事流畅和完善,同时又极力抛开那些古老的和现成的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人人皆知的寓意,别出心裁地在陈旧的框架结构里注入新鲜的自然景色和当代人文气息,演绎出另外的“惬意”的主题。 拉封丹寓言的文学色彩,更多的是体现在作品的细节上。他在伊索留下的“空白处”进行精细的文学作业,在原有的故事结构和人物框架之内,获取了最大的创作自由,尽情地驰骋了自己的灵感与才华。 匈牙利现代著名世界语作家、伊索寓言研究家K·卡洛齐,这样评价过拉封丹:“他写的寓言,自然、爽朗、真实感、丰富多采和普遍性,使他成为法国的荷马。他的艺术甚至能把最猥琐的题材提炼到高度。在他的寓言里可以见到亲切和讽刺,抒情和讥嘲,感伤和幽默,编织在一起;可以见到法兰西的景色的描绘和民间传说 ;把奴隶的痛苦用柔和的几乎是开玩笑的笔调写出,但更加感人。” 滥用单调的道德教训,只能败人胃口;而传达丰富的生活信息,揭示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微妙的相互依存关系,却能使人喜闻乐见。所以,从他的寓言里,我们除了“道德教训”之外,更多地看到了十七世纪法国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真实时代的精神和广阔的大自然图景。这也难怪与拉封丹同时代的童话作家夏尔·贝洛,虽然对拉封丹生命后期的思想持反对姿态,但他仍然认为,拉封丹比古代的寓言家们更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