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家具厂整整干了三个月,“一号”工程顺利完成。有根和师父一共领到120多元工资。尽管还不到正式工的一半,但师徒两人已经心满意足了。厂里圆满完成了“一号”工程,县里专门拨了一笔奖金。厂里的师傅们吃了自己碗里的,还想占点锅里的。不过,谁干的多,谁干的少,谁干的好,谁干的差,厂长心里明镜似的。
    召开总结大会时,厂长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在县委的英明领导下,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咱们家具厂圆满完成了一号工程,为此县里奖了咱们厂1000元,这充分说明了县委对咱们厂工作的肯定。我也知道,大家都在盯着这笔奖金。咱们厂在编22人,加上临时外聘的6位师傅,将近三十人,平均下来每人也就30多元。但如果这样分大家觉得公平吗?既然是奖金,我想就不能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了。我看这笔奖金首先要发给外聘来的师傅。”厂长接着叫了有根和师父的名字,两人又惊又喜。走到主席台前,厂长从厚厚的一撂钱中数出十张大团结,每人发了五张。 
    会场里顿时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厂长拍了拍桌子,大声说:“安静了,都安静了,大家是不是有意见?那我就说说为什么给这两位师傅发这么多奖金。”说完,厂长展开面前的一本红旗本亮给台下的工人。他接着说:“三个月来,这两位师傅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误过一次工,他们的活又快又好。现在提倡按劳分配,能者多得,我想这些奖金是他们应得的。”
    会后,厂长把有根和师父单独留了下来,询问他们愿不愿留在家具厂当临时工,等条件成熟了签订合同再转成合同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两人心里乐开了花,一个劲地同厂长握手致谢。
    有根一条腿迈进了公家的大门,村里的乡党都夸有根的运气好,吵吵嚷嚷着让有根请客。有根推脱不过,特地到县城州府商店买了两斤奶糖分给大家,大家一哄而上,糖很快被抢光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桂花高兴地像吃了蜜。她轻抚着自己渐渐隆起的肚子说:“宝啊,你快点长吧,你爹成了半个公家人了,你将来不愁吃穿了。”有根笑容满面,他小心翼翼地把桂花扶到炕头坐下,把头贴到到桂花肚子上说:“来,让俺听听咱们宝的声音”。桂花伸手揪了揪有根的耳朵,嗔怪着说:“瞧把你心急的,这才几个月,能听出啥动静?你赶紧给咱娃挣票子吧!”有根站起身,挠挠头幸福地笑了。
    日子有了奔头,有根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他和师父早出晚归,浑身挥洒着使不完的劲。遇上厂里有了紧急任务,他们便住在厂里简陋的宿舍里,十天半月才回一次家。来年三月,桂花生了个女娃,有根如愿以偿当上了爹。双生老汉看着儿媳生了个女娃心里有些不高兴,有根娘给他宽心说:“这才头胎,你着哪门子急?”办了满月酒,桂花搬回娘家休养。正值田野里杏树挂果时节,一颗颗稚嫩的幼杏苍翠欲滴,垂满枝头,可爱诱人,有根为自己的女儿起名叫杏子。
    一年后,厂长准备给有根和师父签订劳动合同。哪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县经委的齐主任打招呼让厂长先安排自己的两个亲戚。胳膊拧不过大腿,厂长把有根和师父唤到办公室,有些无奈地说:“庙虽不大,可是住持不当家,今年的合同指标已经满了,你们思想上可不能有包袱。只要功夫做到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根感激地看着厂长说:“厂长,多亏你给俺和师父这个机会,俺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敢有非分之想?你放心,俺们一定好好干,不辜负你的栽培之恩。”厂长站起身,握了握有根和师父的手,赞赏地说:“小伙子,好样的。我看你迟早会出人头地的。”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不到一岁,杏子已经蹒跚学步了。娘催促有根抓紧时间再生个娃。有根回说:“杏子还小,等过两年再说。”娘沉下脸说:“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多生个娃怕啥。再生一个,一双儿女过两年就一起大了。”于是,悬泉山庙会的日子一到,有根在娘的催促下又一次去娘娘庙上香求愿了。没过多久,桂花又怀上了。有根爹娘信心满满地盼望着能抱上大孙子。
    有根和师父在红星家具厂任劳任怨地又是一年。年底的时候,厂长再一次把有根唤到了办公室,他有些沉重地说:“今年厂里的合同指标只有一个,你和你师父只能先签一个。”有根没有多想,坦然地说:“厂长,师父对俺有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今年先让师父签吧!俺还年轻,往后的日子长着呢。”厂长点点头同意了。麦收时节,桂花顺利生产了。孩子落地,一阵响亮的啼哭声随即响起。看到桂花又生下一个女娃,有根娘的脸毫不犹豫地耷拉下来。回到屋里,有根爹焦急地询问。有根娘长出了口气说:“又是个女娃”。有根爹一屁股坐到炕上,捏起铜烟锅不声不响地抽了两锅烟。按照规定,生二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是要罚款的。有根去乡里计生站交了200元罚款,给孩子上了户口,为孩子起名叫麦子。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