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时,双生和村里的结拜兄弟先后娶下媳妇成了家。别人家媳妇的肚子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鼓了起来,双生媳妇桂枝的肚子却一直像个案板,平平的,不见一点动静。有些媳妇就笑话桂枝,说她是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双生娘却振振有词:什么公鸡母鸡,俺家桂枝这是“开怀”迟。就这样,双生在焦急的等待中熬过了三年,桂枝的肚子仍旧没有一点音信。双生坐不住了,整天茶饭不思,人都瘦了一圈。有一天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跟双生娘说起枣洼村的刘瞎子算卦挺神,不如让双生去找人家摆置摆置,双生娘阴霾的脸豁然开朗。 双生吃饱喝足扛起猎枪又冲进了山林。当他提着两只肥油油的兔子走进刘瞎子的院子时,刘瞎子尖尖的鼻翼用力抽动了两下,他嗅到了买卖上门的气息,随即盘起双腿端坐到炕上。院子里传来双生的问话:“刘半仙是在这院住吗?”刘瞎子的婆娘应声走出去把双生迎进了屋里,刘瞎子声音洪亮地说:“这位乡党有啥不明白的事吗?”双生把带来的兔子放到灶台上,小心地把桂枝不生娃的事竹筒倒黄豆般讲了个一干二净。刘瞎子一边听一边不紧不慢地掐着指头。 听双生讲完,刘瞎子让双生伸出左手前后左右仔细摩挲了一阵,随之重重叹了口气。双生连忙问:“刘半仙,有什么说道吗?”刘瞎子并不回答他,停了一会儿说:“你是个猎户吧?”双生愣了一下,从进门起他可没说自己是打猎的。刘瞎子嘴里振振有词:“法轮常转,六道轮回。你杀生太重,以致子嗣不旺。”双生心里一阵寒战,缓了缓神他接着问:“刘半仙,可有什么解救之法?”刘瞎子走下炕,朝着屋后的神像上了三炷香,叩了三个头,接着让双生依样行事。刘瞎子面对双生口中念念有词,忽高忽低,抑扬顿挫,只是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香徐徐燃完,刘瞎子恢复了正常,他说:“佛爷说了,若想延续子嗣,从今往后须多做善事,每月初一、十五向娘娘庙进奉贡品”。双生虔诚照办,两年后,双生喜得贵子,取名有根。 年满二十时,有根学满三年出师了。不过,他仍然跟着师父给人家打家具。那年八月,师徒二人经人介绍来到了柳树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王,家里两个孩子,老大在部队当兵提了干,女儿桂花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眼看着老大年龄不小了,去年回家探亲时老两口张罗着给介绍对象,相亲见了一面,男女双方都悦意。老两口便托媒人趁热打铁,谈妥彩礼,核对八字,订下了这门亲事。春节前准备办喜事,这才请来木匠给一对新人打制结婚用的家具。 来到王家做了几天活,有根的眼睛活泛了,时不时偷偷跟着桂花的身影转动。师父觉察到了有根的心思,怕耽误了工期,时不时叮嘱他两句。二十多天后,主家定的家具做完了。王家摆下酒席犒劳师徒二人,菜是过油肉、韭菜炒鸡蛋、白菜炒豆腐几样家常菜,酒是当地产的汾州醇。桂花忙进忙出,端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桂花像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有根觉得嘴里的菜和酒都没有什么滋味。第二天,结完工钱师徒二人离开了王家。谁知,到了后晌,有根满头大汗又返身跑回了王家。 当他喘着粗气走进院里时,桂花正在鸡笼边咕咕地唤鸡吃食。有根走到桂花跟前,看着因吃惊瞪大眼睛的桂花,一把从怀里掏出一条粉红色的丝巾,飞快地向桂花塞去。桂花推脱着,有根一把抓住她的手,硬是把丝巾塞到了手里。说完一句“等俺的信!”后,有根飞快地跑出了院子。桂花像木头人似地站在鸡笼边,听到娘在唤她,才藏起丝巾跑进了屋。 过了一个多月,双生央媒人来王家提亲了,桂花娘问媒人小伙子是哪家的。媒人说,就是前不久给你家打家具的那个徒弟,接着把有根家的情况介绍了一番。老两口面面相觑顿了一下,有根娘说:“小伙子人倒是挺实诚,不过不知道桂花是咋想的。”娘把桂花叫进屋问道:“上次给咱们家打家具的那个徒弟央人来提亲了,人倒挺本份,也会木匠的手艺,可惜是个独子,遇上事没个担待。桂花你是咋想的?”桂花有些不好意思,撂下一句“俺听娘的”,便扭头出了屋。 爹娘合计后,没费多少周折,桂花家便同意了这门亲事。依着婚俗,串婆家,定彩礼,有媒人介绍,但有根和桂花基本上算是自由恋爱。虽然结婚前只在桂花家相处了不到一个月,但比起很多见一两次面就结婚的夫妻要幸运多了。腊月初十是个黄道吉日,宜嫁娶。有根借了辆凤凰牌自行车把桂花驮回了家。双生老两口看着俊俏的儿媳妇乐得合不拢嘴,忙着给亲戚和乡党敬烟敬酒。萧索的村庄被有根和桂花的喜事衬托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整村人在有根家热闹到十点多才渐渐散去。 喧闹了一天的乡村突然沉寂下来,静得可以听到有根和桂花呯呯的心跳声。有根把院里的方桌条凳归置利落,转身走到灶台前,掀起锅盖,端出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碗沿很烫,有根拿起沾布垫在碗底端起饺子小跑着钻进了新房。桂花脸上红朴朴的,端坐在炕沿边。有根把饺子碗放到炕上,朝自己的手指用力吹了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