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另一种思考——《梭罗论人生》译序

    3

    让梭罗一生难以释怀的问题,仍然是世人对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不理解。梭罗作为知识分子,与世人接触最多的,应该是他应邀到一些文学团体做讲座。这是他生活来源的一部分。当他坐在众人面前时,他无疑会感觉到众人眼里的疑问:这样一个满腹经纶的人,为什么就不到社会上谋职,施展宏图大略,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更好呢?即便他曾经的良师益友爱默生都对梭罗有这样的看法,认为他胸怀不够远大。但是,梭罗不是一个全然蔑视世俗观念的人,他把自己的思考都写在日记里,经过整理,在几次文学团体做讲座时,把自己的思考进行阐述和解释。在他去世前一年,他把他的讲稿整理成文章,取名《没有原则的生活》,在《大西洋》杂志上发表。显然,虽然是他的思考,是他对世人疑问的回应,但是他知道他的回答会让朋友、邻居和熟人感到不高兴,因此在他疾病缠身时才发表,而且发表后一年他便撒手人寰,想来令人心酸。文章中的许多话,乍听确实刺耳,但是细心琢磨,字字句句都包含了他的真知灼见。    
    以下不妨摘录几条:
    劳动者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谋生,谋得“一份好工作”,而是把某种工作干得完美。

    显然,极少有人受雇是两全其美的,是情投意合的,只消一点钱或者一点名声,往往就能买断他们眼前的追求。

    社会没有能力引诱智者的贿赂。你可以募集足够的钱挖通一座大山,但是没有办法筹集足够的钱雇佣一个一心一意做自己事情的人。

    无能之辈总是把他们的无能提供给出价最高的人,总是期望安置在高位。你往往会看到,无能之辈很少有不得逞的时候。

    一个人在挣面包的过程中,开始时候饿要比失去纯洁好。

    仅仅为了继承财富来到这个世界,那还不如不出生,还不如胎死腹中的好。

    当我们的生活不再深入内心和个人时,谈话只能退化成街谈巷议。

    “生而自由”却“活而不自由”,这又叫什么自由呢?

    我们赡养军队,我们赡养傻瓜和各种各样凌驾于我们之上的牲口。

    所谓的政治,相对说来是某种极其表面、极其不人道的东西。

    政治好像社会的砂囊,里面全是沙砾和碎石。

    ……
    
    在各种利益面前,我们很难有梭罗这样冷静、深刻、辩证的思考,因此在更巨大、更短浅、更投机的利益面前,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得更加疯狂。在《没有原则的生活》和日记中,他两次猛烈地抨击了在美国现代历史上轰动一时的“淘金热”:“山谷里的淘金者如同旧金山酒吧里的同胞一样,差不多就是一个赌徒。你抖落尘土还是摇晃骰子,这有什么区别吗?倘若你赢了,那么社会就输了。掘金者是诚实的劳动者的敌人,不管得到什么样的支票和薪水。告诉我你掘金多么辛苦没有用。魔鬼还忙得团团转呢。犯法的人使用的法子,在很多方面都很辛苦。最粗浅的观察者到金矿上看了看,说掘金具有抽彩票的性质;这样获取的金子与诚实的辛苦劳作挣到的工资,不是同一种东西。”显然,梭罗反对的不是淘金活动的本身,而是人类的起哄行为和投机心理,因而得出结论,说“人类将会吊死在一棵大树上”。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梭罗的结论正在一步步得到证实:在商业利润推动下,人类个性逐步丧失,世人正在更加起劲地加入起哄行列,投机心理越来越重,今天,人们终于发现:人类虽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却会在一股大气(地球的空气)里憋死。不可否认,资本主义追求最大利润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了人类的动力,大大推进了人类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它把人类推向了一个无法转身的窄道上。梭罗的不同声音之所以重要,是他始终在给人类提供另一种思考。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