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在这万籁俱寂的黑夜这样一声倒地,其中有某些不同凡响、令人难忘的东西,仿佛把它推倒的种种动力无需受到激励,只用一种微妙的、从容的、有意识的力量就大功告成。”在《论砍伐》中,“一棵树的倒下”令人梭罗震颤,他不由地感叹“人们为了他们房子的木料,竟会走出去这么远”!类似的对现代文明的过度发展以及对人性的扭曲,在《论猎杀》《论投机》《论没有原则的生活》中有更深一层的探讨,反思触角抵到现代文明的各个角落,如商业、政府权利、公正、新闻等等,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梭罗并不是全盘否定现代文明,也不是主张人类历史的倒推,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试图将越走越偏的人类社会拉回一个正常的轨道,从过度贪婪自私的不可逆发展转向一种简朴自然的状态;拉升到一个更高标准的境界,这也就是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更高法则。“我们只有永不间断地灌输和渗透包围我们的现实,才能够领会什么是崇高,什么是高贵。”梭罗不是法国的卢梭,也不是中国的陶渊明,因为他——隐而不退,他以身居其外的姿态思索着身在其中的困苦,为人生打开了一扇明镜纯洁之窗。
《梭罗论人生》既有《瓦尔登湖》的澄澈与恬淡,又保留了《论公民的不服从》《没有原则的生活》的凌厉与偏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梭罗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