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要和今天的孩子们分享,所有这些作品的文字和情绪都不是任性的自我的,他们的叙述是克制的、含蓄的,是化沉重为轻盈的,因而,也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书写。
对儿童心灵成长的深度关照
正如前面所说的,2013年儿童文学的一个关键词是“继续”。前些年各个出版社推出的丛书,今年继续推出,很多作家前些年推出的系列,今年继续有新书加入。比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儿童文学》淘·乐·酷”系列。比如接力出版社在继推出彭懿的幻想小说“我是夏壳壳”系列之后,又推出了他的“我是夏蛋蛋”系列。比如杨红缨的“笑猫日记”系列(明天出版社)今年又推出了《寻找黑骑士》和《会唱歌的猫》两本新书;郁雨君的“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推出《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伍美珍的“阳光姐姐小书房”推出《我们班的小童星》。浙江少儿社推出了“风铃草原创儿童精品书系”,继续推出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河北少儿社继续推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原创书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继续推出晓玲叮当的“超级笑笑鼠”系列等等。
这种类似于电视连续剧一样的一部一部看似没有结束的写作,迥异于有头有尾的封闭式的传统写作模式。这样的写作,对于作家来说,如何避免自我重复是最大的考验。在2013年的儿童文学写作中,我们看到,相较于那种依赖于夸张的、搞怪的表情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今年作家们更注重对儿童心灵成长的深度关照。殷健灵的《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15封信》(青岛出版社)以精微的笔触探悉青春期女孩隐秘、曲折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成长的奥秘。郁雨君的《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以贴近孩子心灵的轻松、幽默的故事诠释了“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未来,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的理念。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曹文轩的《羽毛》和高洪波的“小猪波波飞”系列,一个深邃唯美,一个幽默欢快,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其实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于同一个幼儿的内心。在《羽毛》中,羽毛飞上天空,开始不停地琢磨:我究竟是哪只鸟的呢?翠鸟、布谷鸟、苍鹭……鸟儿不停地出现,羽毛一次又一次地追问:“我是你的吗?”这样的追问,正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属于谁?而这样的思考其实在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曹文轩正是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循环往复的故事结构,在极单纯的文字里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幼儿又是极稚拙、懵懂的,经常一本正经地干出很多好笑的傻事。高洪波特别擅长抓住幼儿的这一面,塑造过“不不兔”、“魔笔熊”这些性格十分鲜明的幼儿形象,小猪波波飞是新加进来的小伙伴。这头小猪的生活虽然十分简单,但在作者慧眼挖掘下,竟然也是那么地摇曳生姿,像流动的水银一样活泼可爱,成长的欢乐与烦恼,竟然一样都不缺少。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的幽默风趣正是小孩子们最喜欢、最贴心的风格。
儿童文学批评:回到常识
2013年的儿童文学批评对当下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阅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现象,做出了敏锐的反映,同时,也对一些常识性的但又确实事关儿童文学发展的问题做出了扎实的、耐心的阐释,生成和积累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接力出版社推出了“新视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丛书(10册)”,汇集了束沛德、王泉根等学者们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儿童文学历史发展、体系建设、理论进程、创作思想等多重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当代儿童文学现状,为儿童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可以信赖的前进坐标和美学参照。海燕出版社出版了由方卫平主编的“红楼书系”第三辑,共收入5种儿童文学与文化的博士学位论文,其中4种为儿童文学类专著,分别是《儿童文学中的轻逸美学》(陈恩黎)、《魔幻与儿童文学》(钱淑英)、《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女性主体意识》(陈莉)和《经典化与迪士尼化》(王晶)。这些研究著作从美学、文体学、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不同视角展开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和文化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李利芳的《中国西部儿童文学作家论》,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西部儿童文学作家的专著,对于丰富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有着积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2013年的儿童文学研究,格外重视对作家作品的细读批评,并通过对具体文本的深入解读,对儿童文学的艺术性等常识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