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诸多驳难与赞扬 李泽厚再谈中国哲学与未来《中国哲学如何登场?》出版

  继《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在知识界、读者群中获得较强反响后,上海译文出版社于近期推出了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
  在书中,李泽厚对上一本谈话录的未尽之意,也对过去学界的诸多责难,一一作出了酣畅淋漓的回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尤以通过中国传统、让哲学“走出语言”之思考,最显警醒独到。
  在《中国哲学如何登场?》的序言中,李泽厚和刘绪源就为何继续进行2011年的对谈以及谈话所要达到的效果有了一番探讨。针对上一本《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引发的讨论和争议,李泽厚说,书名号后面的问号其含义有二:“一是这命题能否成立?二是如果成立,如何可能?”有读者认为,书名比较大,而书的内容相对而言显得单薄了些。李泽厚则坦言,的确非常单薄,“就是再续谈三次,也还是单薄。这是留给大家和后人的一个题目。我希望大家来做,使中国哲学有一个现代化的世界性登场。”
  此次两位的对谈站在今日时代之高度,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思维进行了新而细的对照分析。以哲学讨论为中心,却不限于哲学,延伸至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渗透八旬老人的生命经验与智慧,极富洞见。可以说,在话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越了前一本谈话录,对中国哲学能否登场世界作出了更深一层的探讨。
  新谈话录出版的同时,上海译文出版社还推出了“李泽厚旧说四种”,分别为《说巫史传统》、《说文化心理》、《说儒学四期》和《说西体中用》。
  这套学术随笔集,系作者毕生学术思考之核心论点的结集,每册集中阐述李泽厚的一个重要的系统的学术观点和发现,由李泽厚亲自选编并对此前其他版本的文字甚至注释作了必要的完善,并添新序。经由这些小集,可从根本上把握作者庞大而深厚的思想体系。虽是“旧说”,与新的谈话录参看,亦可发现李泽厚对学术的认真思考以及对现实的关切,始终没有间断。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