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书”撑起畅销书半壁江山
自2010年9月份白岩松的《幸福了吗》(长江文艺出版社)和10月份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沈阳出版社)面市之后,非虚构类排行榜单就经常可见“名人书”的踪影,持续畅销的潜质也把2011年大众图书的整体市场带动了起来。当当网2011畅销年中榜非虚构类top20中,杨澜的《一问一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湖南文艺出版社)分列第二、六、十三位。《幸福了吗》虽未在前二十之列,但在其他各类图书排行榜中仍然居高不下,至今累计销量已突破百万册,还有效带动了白岩松其他作品的销售,如稍晚两个月上市的新版《痛并快乐着》(长江文艺出版社),半年之内突破20万册。中华书局的《姥姥语录》自2010年12月首印20万册以来,目前又加印两次,也有30万册销量。2011年8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林青霞的《窗里窗外》(简体版)首印20万册,也未因88元高价让读者却步。可以说,2011年,名人书市场一片火爆,是人物书的“大年”。
从2011年“名人书”的内涵来看,“名人”职业和身份已发生变化。文化名流、大家、IT精英等占据名人出书主要位置的态势被媒体公众人物取代。过去所谓“名人书”主要谈个人经历或生活感悟,类似于“自传”;现在通常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在某个擅长领域发表的作品,可能与个人生活无甚相关,而是涉及励志、休闲、旅行、美容、感悟等方方面面。事实上,“名人”牌不一定张张奏效,名人书也并不会完全因名人名气而销量大增。虽然图书市场的“造星”机器开始运转,但善于此道的人并不多,借“名人”旗号粗制滥造“招摇撞骗”的书倒不少。出版人需要对“高产”的名人进行更多考量,把握出书节奏。,人物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并非所有名人都适合出书或能写出畅销书。期待出书的“名人”能够拿出更多的诚心,写出更优质的内容与读者分享。
二、少儿美育书不再只教画画
近些年,国内少儿美育图书水准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在图画书阅读这块,几乎达到井喷的局面,有条件的出版机构都有所涉足,带动了绘本阅读风潮。但反观国内的动手类基础美育图书,相对来说还停留在低水平重复出版的层面。传统的简笔画、描红等图书陈旧不堪、缺乏创新,明显与时代脱钩,产品断档尤为明显。而国外的手工、简笔画等图书充满了时尚感和设计感,非常贴合孩子的审美。可以说,美育是一个非常丰富立体的概念,国内目前对美育图书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线性过于简单的层面。就少儿出版领域而言,除了图画书,美工类,动手图书是其中一大类别。但由于涂色、描红、简笔画、折纸、模型、布艺等图书市场进入门槛低,容易被模仿,精品不多。幼儿美术入门书除了一些老牌美术社出的经典简笔画系列外,更多的是一些简单的涂色画册,谈不上“美育”概念。另外一个分支——音乐启蒙、艺术鉴赏类美育书,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也不多见,好产品几乎一直空缺。
从2011年的记者调查看,很多出版人其实愿意做非功利的“美育”书,因为这种书能与更广大的孩子产生联系。比如明天出版社的《艺术人生的开端》、时代文艺出版社的《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漓江出版社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等图书在2011年都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但也有不少出版人对此很矛盾:现阶段因为家长的生存焦虑普遍严重,他们更愿意选择能给孩子生存“考试”加分的书,美育书并不是大多数家长的首选。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80后”一代年轻父母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方式会产生较大变化,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一环的美育教育势必受到重视,而相关的图书市场将会出现机会。
三、童书进入品牌深度开发期
2011年中国少儿图书市场已是高竞争行业,品种繁多,但绝大多数没有鲜明的品牌。而从2011年的低幼图书和动漫图书板块看,这一现象已经开始改观。特别是低幼图书产品领域,作为企业产品与市场竞争力关键的专业研发在低幼图书出版中的作用开始显现。短时间内,低幼图书权威化、高端化的升级方向似乎意味着设计、材料、工艺等环节的更大投入;长期来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源成为提升研发水平的关键。尽管聘用专家作为项目研发顾问是大部分出版机构目前采用的研发方式,但在拥有专家资源的基础上,出版社已着手建设专业低幼图书研发团队。
从商报东方数据2011年全年的少儿单品销售排行榜看,相比2010年,排行榜前20位网游动漫类图书入榜单品相对减少。伴随着系列图书经营策略的不断发展成熟,动漫书市场中针对系列图书的创作和营销也出现了更多拓展。最初的市场成功源自于热播同名动画片,而之后出版社又借助于这一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游戏益智、少儿艺术和少儿文学门类打造了适合不同少儿读者需求的产品,产品线立体饱满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此同时,出版商也在尝试图书品牌的跨媒介运营。反过来,国?动漫在电视剧集的带动下出版图书,并开始延伸到娱乐性网站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