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下档的贺岁片《刺陵》里,林志玲出演了一个写盗墓小说的女作家,一出场就被网站编辑催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某网站的植入式广告。
有越来越多人习惯在网上、手机上看小说,等着作者更新上传最新章节,并且直接在网上付费阅读。读者在网上挑选小说、章节购买的阅读方式,就像在商场挑新衣服一样,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消费行为。
三分钱看一千字
在杭州体育场路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白领韩玲在“晋江原创网”上花了2年时间追看一本小说,这本叫《韦帅望的江湖》的书已经写了超过228万字,其中一半免费,一半按照千字3分钱的标准收费,也就是说,韩玲花了30多元钱。
像这样200多万字的体例在付费阅读的小说里只能算中等。在“起点中文小说网”上,热门小说几乎都是动辄写上三四百万字,甚至还有超过400万字的长篇。
上个月,“红袖添香网”宣布涨价,部分作品把千字2分钱的标准提高到3分钱,这样一来,千字3分几乎成为网上付费阅读的起步价。在起点网,积累了足够消费和积分升级为高级VIP后,可以享受千字2分钱的“折扣价”。
韩玲通过支付宝给她的阅读账户充值,上一次充值是在一个多月前,充了50元,到昨天为止账户里还剩下9毛钱,因为她同时在读的几篇小说每天都有固定更新,她习惯于每天花一块多钱买新章节看。
与此同时,她购买实体书的数量在迅速减少,查看她这两年在卓越网上的购书订单就可以发现,2008年她几乎每个月都买两三本书,2009年有大半年没下过新的订单。
超级网络写手年入百万
“这就是一种像看肥皂剧一样的心态,每天看一集,不看心里难受。”一直在研究网络文学的杭州作协秘书长夏烈说,这是完全区别于传统阅读的模式,前提是要作者每天保证更新小说。
“最多的时候一天写2万字,平时最起码每天写八千到一万字。”杭州本地知名写手陆琪说,他从2003年网站付费阅读模式兴起时就成为起点网的写手,“当时千字2分钱,还只有很少人会在网上付费,作者收入也少。到2005、2006年市场就开始火起来了。”
现在,“在盛大中文网上,目前年收入过百万元的作者超过10名,收入十万元以上的作者超过100名。”盛大中文网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说。2008年7月份,盛大中文网成立,它把晋江原创网、起点网、红袖添香网三个网站收归旗下,全部实行付费阅读模式,一般是一部小说的前半部分免费,后半部分按千字2-3分钱收费,写手与网站五五分成。红袖添香网刚刚开始实行“按质定价体系”,即不同级别的作者、不同品质的作品按照市场化接受程度确定销售价格,就像商场里不同品牌的衣服卖不同价钱一样。
盛大中文网CEO侯小强此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盛大中文网2009年的收入比2008年翻了好几番,2008年的销售额近亿元左右。
“这种文学网站通过付费阅读营利的方式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夏烈说,在欧美国家,像博客、微博客这样的次文学形式在网上很活跃,但是完全没有像中国这样庞大的网络文学创作群体,也没有诞生出这样独特的网络付费阅读模式。像《哈利·波特》这样的书籍,还是通过传统出版途径而走红的。
读者左右故事情节
读者过去买一本小说看,不管内容是否精彩,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而现在,在网上付费阅读的读者们成了真正的“大爷”,他们用钱投票,可以左右故事情节。
“网上付费阅读方式比迎合市场口味的畅销书还要市场化得多。”陆琪说,这种写作完全以读者为中心,“每天要更新,某一章写得不好就被读者骂、影响订阅,压力非常大。”陆琪开玩笑说,读者的口味有决定性的力量,读者最不喜欢看的情节就是女主角被强奸,如果一旦有作者敢这么写,“那肯定就完了。”
起点网上,年入过百万的作家之一“唐家三少”前不久在个人主页上说,“从开始写书到现在五年多的时间,可以说从未断更(暂停更新),‘请假’两
个字也从未出现在书中”,而每天保持近9000字的更新,已经是“极限”。
在这种付费阅读模式里,作者往往需要“哄着”读者,如果生病、有事保证不了更新,还要提前给读者写“请假条”。如果某个章节被读者嫌“节奏慢”,作者还要详细解释这是在“埋伏笔”。
“有些付费阅读写作已经完全像是团队营销。”韩玲有这样的感受,她在新浪读书频道付费阅读的一本书,故事过半后发展出两条互不相干的故事主线来,每天分上、下午不同时段更新,这完全是为了让所有读者都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花钱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