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北京娱乐信报》4月23日)。 调查数据表明,6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下降3%,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与此同时,上网阅读率持续走高,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那么,我们的不断上涨的上网阅读率是否可以弥补持续走低的图书阅读率?
在我看来,上网阅读率无法完全弥补图书阅读率,我们的国民对于知识的摄取量随着图书阅读率的走低而减少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图书阅读有着网络阅读无法比拟的许多优势,在阅读内容的厚重、系统,在促使阅读者专心、冷静思考等等方面,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图书阅读仍然是衡量国民对知识追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首先,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在于网络阅读的内容不如图书阅读厚重与系统。现在网上的信息可谓海量,但是,除了少数收费网站以外,把整本书搬到网上的微乎其微。网上大量存在的是新闻、娱乐八卦、随笔和各种涂鸦,提供的只是“快餐”文化,缺乏图书的厚重与系统。事实上,许多人的网络阅读也就是一种消遣性的,很少人能真正通过网络系统而全面地学习和摄取知识。
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还在于网络阅读这种方式无法取代图书阅读。电脑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在电脑上阅读不能同阅读图书一样,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姿势,给人的身体以一定的调节,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在电脑上阅读也不能如同阅读图书一样随手划眉批、注脚注、写心得。因此,即使网上有大量的电子资料,也不可能让人持久地阅读。
网上的信息是海量的,网络作为多媒体更是一个娱乐平台,所以在网络上往往是信息拥堵,人心浮躁,这也决定了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读那些厚重的、系统的书籍需要阅读者的冷静和耐心;而在网上,阅读与娱乐并举,读书与视频齐飞,人很难经得起海量信息以及五花八门的网上娱乐的诱惑,无法沉心阅读。相比之下,传统的图书阅读更有利于人静心读书,让人更有心思考。
正因为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图书阅读才能真正读到厚重、系统又兼有思想性的书籍,网络阅读很少能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关于阅读,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要求能系统地读有深度、有思想的书籍,这样才更有助于获取知识。快餐式的内容与阅读方式,固然也能使人获取一定量的信息,但终究没有前者重要更无法取代前者。
因此,我们无法在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同时,因看到网络阅读率持续走高而高兴,网络阅读率走高可以部分弥补图书阅读率走低的遗憾,却无法根本弥补,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倡导我们的国民多读书,提高我们的国民图书阅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