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近日联合发布了《2008年全民阅读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到“数字阅读逐渐引起关注,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相互补充”。
这份官方报告中还提到,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阅读这一新形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网上浏览、查资料、看网络小说、电子图书等等阅读行为,虽然与纸质阅读有所区别,但已经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阅读形式,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去年7月23日发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似乎已为网络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这一说法提供了数字上的支持。该项调查显示,报纸以73.8%的阅读率高居我国国民阅读率首位;杂志阅读率比2005年增长10.5%,以58.4%超过图书阅读率,排在第二位;互联网阅读率比2005年提高了17.1%,迅速拉近了与图书阅读率的距离,以44.9%位列第四。
网络读者数以亿计
从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来看,互联网是一种国民依赖程度很高的媒体,平均依赖度为29.3%。数据显示,网络在线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选择比例高达79.7%。其次为下载阅读,49.6%,这部分人群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等特征。
以起点中文网为例,30%的用户来自海外。起点中文网目前拥有注册用户2000余万人,日访问量逼近3亿。起点中文网和盛大文学拥有的另两家网站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占据了中国网络文学份额的80%以上。
起点中文网同时是国内在线收费阅读运营状况最好的一家原创文学网站,每月向写手发放稿费已达200多万元,每年因此产生十余位年收入过百万的写手、百余位年收入过十万的网络作家、数千位年收入过万的作家。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说,人们对网络文学如此关爱,正是因为网络文学承载着很多人内心都一直存在的文学梦想,这种文学梦想照耀着每一位文学事业工作者。
一部文学作品如何判断其效益?答案是读者。网络文学数以亿计,百万计,读者量大。若以阅读量为判断标准,那么网络文学是“主流”。而所谓的传统文学,反而是“边缘”的。此前,评论家白烨曾经对网络阅读渐趋主流表示感慨,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供和需之间,已经发生了变化。其背后,传统文学的萎缩与网络文学的扩大,揭示了什么?白烨认为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没有互动,互不了解,主流评论界几乎没有对网络文学过多关注。但是最近两年,网络平台向传统作家频频抛出绣球,这一现象隐秘地透露着传统与主流的某种倾斜。
传统作家跃跃欲试
北大教授、文化评论家张颐武认为:网络阅读的兴起,为传统作家第二度焕发青春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文坛主流作家很有可能通过网络寻找到创作生涯的新“起点”。
他说,“目前传统作家面临出版瓶颈。传统文学变得越来越小众,畅销作家仅有余华、刘震云等十多位,而这十多位一线作家,已经让小众阅读饱和。大批传统作家的作品找不到出版机会,即便出版,印量也很低,他们曾经是名声很高的作家,迄今也还是文坛的中坚力量,但市场将他们漏掉了。网络发表作品,在将来是非畅销传统作家的唯一出路”。
文化评论家解玺璋称,“网络文学有它的优势,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它不能像传统文学那样,拥有精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文字,而传统作家有着深厚的写作功底,把他们的作品拿到网上发表,对网民的阅读有好处。”同时,解玺璋也认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对扩大传统作家和作品的知名度很有帮助。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这些写作水平不错的传统作家的名字,现在他们在网上连载作品,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
2009年4月9日,新浪网联手河南省宣传部、河南文联、河南作协、河南省文学院,与河南省33位作家集体签约新浪,让更多年轻作家“触网”,将“文学冲浪”进行到底。
去年9月10日启动的“全国30省作协主席小说竞赛”,也推动了传统文学与网络的融通。参加大赛的作者,均是目前中国文坛具备创作实力和影响力的中坚作家,其中不乏各创作类型中的代表人物,如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的煤矿题材写作,让他成为底层写作的标志性作家;河北作协副主席谈歌是河北文坛“三驾马车”之一,是一位社会疗救型的作家,擅长诊断国有大型企业萎靡困顿的病症;以短篇小说《心香》闻名的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叶文玲,从1958年开始创作,迄今已有数十部作品面世……
去年10月22日,起点中文网签约18位作家的作品首发权,其中不乏传统作家,如海岩、都梁、周梅森、赵玫、虹影、严歌苓等。
文化评论家王干认为,网络阅读取代传统阅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网络阅读的主流化是种趋势,传统文学上网,会让其增加生命力和朝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