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芹先生是海外文学界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英美文学教授。他的作品沿袭了西方自《蒙田随笔》奠基的散文传统,呈现了中文世界里尚未被普遍肯定的散文创作成果与风格。日前,“吴鲁芹作品系列”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吴鲁芹在大学期间专攻外国文学,又有相当的国学修养,属于 “通才”。他曾自承散文写作受章沦清影响,每句结尾必用仄声字,因为这样的文章才通声气。而他漫不经心中的娓娓道来,绝对是对喧嚣都市中人的一种心灵抚慰,读了他的散文,你会发现生活中蕴含的平常之美,会放慢自己的节奏,去体会日常生活中流动的美。此外,吴鲁芹的文章还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魅力,文章的久远,愈发显出文章的意趣。
比如这样散淡而风趣的句子在他的书中常常流露:“我之不喜读摘要,一半也由于贪啬。一本好书,一如一位绝代美人,不能隔着席子看。更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支离破碎,要别具慧眼的人才看得出其动人之处;在常人眼里总是不美的。 ”
各界对吴鲁芹的散文有着很高的评价,称赞他“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入于化境”,轻松地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非但处处都是学问,而且处处都有哲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见识、批判、思考,以及对生命独到的体悟,融合成感情与性情交错而成的作品,又带着绅士性格在其内。
除了个人的文学成就,吴鲁芹在近代华文文学推动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生前致力于推动现代文学,广泛提携后辈,上世纪五十年代与夏济安、刘守宜等共同创办《文学杂志》,影响了包括白先勇等在内的一大批文学青年。
他逝世后其友人成立基金会,以其名字命名的“吴鲁芹散文奖”栽培了林清玄、余光中、痖弦、王浩威等公认有成就的作家,此奖也深获文坛肯定与重视。余光中先生这样称赞他的散文:“吴鲁芹的谐趣寓有对社会甚至当道的讽喻,虽然也不失温柔之旨,但读书人的风骨却随处可见。他的散文长处不在诗情画意的感性,而在人情世故、事态物理的意趣之闻。本质上,他是一位知性的散文家。
上海书店出版社最近有系列、成规模地推出“吴鲁芹作品系列”中文简体字版,包括《瞎三话四集》、《英美十六家》、《师友文章》、《余年集》、《暮云集》等,让读者更完整地欣赏吴鲁芹先生贯通中西的当代散文佳作。此套“吴鲁芹作品系列”中文简体字版也深获董桥、刘绍铭、李欧梵、余光中等海内外著名作家、学者的赞赏与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