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值得向所有人推荐一下,主要不在于作者的学术见解,而在于他用生花妙笔,揭示出公众与谣言的深层关系,通俗易懂。
在当代中国,“谣言”是个贬义词。不过本书作者认为,“谣言”(Rumeurs)的概念是中性的,它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此处的“谣”是民间流传之意。从定义上看,谣言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进一步说,“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在这里,“真实性”不属于它的定义范畴。
常人皆有新闻欲和传播癖。那些异乎寻常的、荒诞和罕见的消息,肯定会使人感兴趣、吃惊或激动,以至于要急急地传播它,希望与人分享。说到真实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去证实得到的消息,比如说老师的知识、专家的见解、商品广告、网站上的新闻等。信息的真实性首先是约定俗成和委托核实的结果,“相信什么”取决于“由谁来说”。我们相信谣言的基础,是我们相信传播谣言的人。而为什么人们要传播谣言?为了求知,为了说服他人,为了自我解放,为了取乐。谣言是完成社会联系、加强朋友之间、亲人之间、同事之间关系的绝好桥梁。
谣言通常是社会自发的产物,它的力量在于:它是一个集体行动。人们总是试图将他人七零八碎地叙述给他们的片段像拼图游戏般再把它们拼凑起来。信息越是不全,人们就越是不知不觉地去斟酌其含意。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
从政治的角度看,谣言的本质即官方发言之外的发言。它是一种反权力,是对权威的一种返还。在任何一个地区,当人们希望了解某事而得不到官方答复时,谣言便会甚嚣尘上。这是信息的黑市。
我们为什么相信那些我们信以为真的事物?事实上,我们都是带着一大堆思想、观点、形象和信念生活在这个环绕着我们的世界上。而这些东西往往是从道听途说那里获得。谣言提醒了我们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真实的、有根据的或被证实的便相信它们。比较起来,情况正相反:因为我们相信它们,它们才是真实的。谣言再一次证明,社会是建筑在信仰而不是证据的基础上的。并不是存在上帝的证据创造了信仰,而是人们信仰了,才产生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