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读完一本书,也并不容易。这世界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吾辈升斗小民说不上来,不过生活在这世界上,一年比一年忙碌,是千真万确的,至少升斗小民同有此感。大约有些有识之士,也有见及此,于是为这些匆匆行路之人,安排好一些精神上的干粮。因此名著有浅述,新书有摘要,省时省事,真到了家。还有更省时省事的办法,就是看报章杂志上的评介文章,不仅对那本书略知梗概,茶余酒后,还可搬出别人的唾余,略陈管见,一举两得。我有不少事情,尚可勉强跟着大时代的巨轮向前滚,唯对于读好书摘要的时尚,自甘落伍。法国散文大师蒙丹纳 (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的文章,有甚多深奥之处,我不甚了了,但是有一句话论到好书摘要的,十分浅显好懂。他说:“任何好书的摘要,都是愚不可及的东西。”这位老先生若生在今日,一定劝人多写散文,少作说部。长于撷取精华作节本的人,碰到英国的培根、兰姆,法国的蒙丹纳,多少要有束手无策之感。我之不喜读摘要,一半也由于贪啬。一本好书,一如一位绝代美人,不能隔着席子看。更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支离破碎,要别具慧眼的人才看得出其动人之处;在常人眼里总是不美的。所好我的职业,不用多少学术根基;在读书方面,也就毋庸装点门面。即使当众承认没有读过什么什么书,也无伤大雅。现在已渐入中年,知道来日无多,心中也常黯然,某些书还未读过,纵是此生对不起自己的事之一。然而脾气依然固执,总不想用市上的浅述或节本,来弥补我因循的过失。书对我完全是一种享受,享受可以没有,但不能打折扣,一打了折扣,就不成其为享受了。书的节本或浅述,都是打了一折八扣的牺牲品,属于经济小吃一类,不容易朵颐称快的。
当然,朵颐称快,要有财力与时间,二者缺一不可。有钱至多只能做到一个收藏家,买一本书的乐趣,与多添一只花瓶,没有多大不同。升斗小民通常时间金钱都不宽裕,因此我买书少,读书也少。我生平不大服膺“开卷有益”这句古训,这叫人对文字起近乎迷信的崇敬,是不妥当的。尤其近世印刷发达,印成书的形式而并不算得是书的东西,真是汗牛充栋,我们要昧了天良,才能劝人相信“开卷有益”这句话中确有至理。“开卷有益”这种见解,在西方也曾盛极一时。塞万提斯在《吉诃德先生传》(Don Quixote)中就说过,“任何坏书,都会有点把好处。”美国作家贺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的譬喻就更妙。在《用晨餐时的诗人》(The Poetat the Breakfast Table)第十一章中,他说,一本坏书,就像一艘有漏洞的船,在智慧的大海中航行,总会有些智慧从漏洞中流进去的。这些见解意在说明天下无绝对的坏书,坏书亦自有其好处。以训子的书翰为世所称的齐士特菲尔男爵(Lord Chesterfield)也是开卷有益的信徒,他认为看任何书,总比不看书好。这些都是有闲阶级,好整以暇的看法。披沙捡金,自然是好事,有乐趣,也有价值,奈何为生活奔忙的人,时间不许也;而且生在两三百年以前的人,也想像不出今日充塞市上只是书的形式而不配称做书的印刷品,有若是之多,否则他们也要修正那一类的见解了。
至于我,读书纯为了享受,在选择上是不免斤斤计较的。买书也斤斤计较,为的是财力还不准随心所欲。书少买,也就少累赘,至少在逃难时不致发生一手抱孩子,一手还要抱书,或者抱了孩子就不能抱书,抱了书就不能抱孩子,那种难舍难分的狼狈状态。这时书无疑是一种灾害。此类书灾,我尚未尝过。买书少,在选择上斤斤计较是难免的,那情形可能近乎手边不甚宽裕的主妇去买件把衣料。
我一向不大喜欢陪太太进布铺,我也从不要太太陪我去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