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童话”的心智局限 给武侠小说的墓志铭

    和久违的一家朋友吃饭,对方说起中学开学,赶紧把金庸小说收起来不让孩子看的事,听得我恍若隔世。原来现在还有少年在读金庸啊!看来武侠魅力果然了得。又忽然想起前段媒体报道的金庸新改全集问世引发新老读者争议的事。

    说真的,有一阵听说当初三联版的金庸全集被旧书店炒得价钱极高,我还以为只是版本的原因。现在才明白,随着新金庸全集的问世,三联版乃至之前的宝文堂等版本,估计都成古董了。因为以后的读者看到的老金钦定版《射雕》,郭靖耍的都是“降龙二十八掌”,《天龙八部》的结尾,必定是王语嫣嫁了疯表哥慕容复!小孩们要是不幸赶上爹妈是老金庸迷,说不定能为小说情节,跟老东西们在饭桌前吵起来。

    老金庸刚出道的时候,小说文笔未必就比梁羽生精致,可架不住他一而再地把自己作品当成世界名著一样反复修改。文字终于越来越精致,版税上也每每得了彩头。这方面的算计,已故的古龙和健在的梁羽生都比不上他。

    不过再怎么改,金庸小说的基本风格是变不了的。所以如硬从文学性的角度选他的最佳作品,最好的大概仍是《鹿鼎记》。《鹿》本质上是一部反武侠的小说,捎带还讽刺了一下封建社会的无赖性。虽说属于歪打正着,但许多事情是只看结果,不问动机的。如果不是因为《鹿》的写法过于固守落后的拟话本,它本来是可以跻身于20世纪最好的几部汉语长篇之一的。《鹿鼎记》之下应该是《神雕侠侣》,就主人公的至情至性和情节感人而论,它在金庸小说里达到了一个极致。再往下排,可能才是《射雕》和《笑傲江湖》。不过《雪山飞狐》也不能小看。它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唯一一部拥有与古龙小说近似的现代感灵气的。

    只要谈武侠小说,就必须谈金庸。但一谈金庸,古龙就不能遗漏。打个比方:金庸像武侠小说里的狄更斯,古龙则是武侠小说里的海明威。金庸是老写法的集大成者,古龙则是新美学的开创者。古大师最好的小说在我看来是《七种武器》,七个中篇组成了一部长篇,每个中篇貌似讲述一种武器及其使用者的传奇,真正演绎的却是主人公身上独特的品德与个性。古龙对小说叙事方法的理解和他在语言方面的天赋,是他那个领域里最前卫、也最具诗性的。有些功力甚至连严肃文学的作家们也难望其项背。

    古龙第二部具有文本实验性质的小说是《白玉老虎》。此书的厉害在于它是整个汉语小说史上第一部作者梗着脖子不写结尾,但人物性格却已成功塑造完毕的小说。不管当初古龙这么写是出于理念还是无奈之下的将错就错,它都是一部“奇”“险”兼具的书。至于他同样好看、且更为出名的“小李飞刀系列”、“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和更靠近金庸风格的《绝代双骄》,则应该排在后面。

    梁羽生执着于名著品质

    温瑞安做成“长河小说”


    真正评选新派武侠小说的大师,我总认为该是四个人,还应包括开先河的梁羽生和后半程乏力的温瑞安。梁的伟大在于金庸小说几乎所有的路数,都是他先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梁小说的问题是有些拘谨,还有些执着于往武侠里化解世界文学名著。而金庸更天马行空,终于后来居上。温瑞安是一个了不起的继承人,但原创性稍差。他的业绩是恢复了还珠楼主当年的玩法,把武侠做成了“长河小说”,写武功的趣味上更趋于“邪门”。温的两大扛鼎系列“四大名捕”是沿袭古龙风格的,到“神州奇侠传”则又倒向了金庸。

    最能体现温瑞安才情的有三部小说《四大名捕会京师》、《幽冥血河车》和《布衣神相》。前者源出古龙文风,但衍生出了强烈的个人“暴力美学”;后者在虚构邪门武功和塑造人物性格之间谋得了一种难得的平衡;《幽冥血河车》则把金庸式的奇情构思用来表现人生的幻灭和虚无感,很潇洒地挣脱了畅销书对作者的束缚。但很遗憾,他后来的小说刻意怪诞,反而未能将上述三个优点中的任何一个发扬光大。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太过煽情

    梁、金体的新派武侠最大一个“特点”,是继续了旧式武侠把匹夫之勇升华为“忠君报国”的“精神修辞”趋势,把“君、国之情”进一步演进为“民族大义”。金庸小说一度还融入了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华民族文明多元化”等当时属于“时尚”的理念。由金庸提炼出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说法,堪称这类写法最煽情的一句宣传语。其实就连最狂热的武侠读者都知道,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这样的侠,即或个把大侠有此胸怀,他也没这个实力。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