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侠四大天王——金梁古温”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罢笔后,武侠小说界一度萎靡不振,重温就变成了享受,于是有了金庸的改写旧著。闭关十年的温瑞安在今年5月也重出江湖,带来了2本新作和33本旧著修订本。修订版集中在“说英雄·谁是英雄”、“四大名捕”和“四大名捕会京师”三个系列。新作是《天下无敌》、《少年无情》。据出版方广西人民出版社称,《天下无敌》自5月出版后市场反响不错。《少年无情》预计7月出版,届时将请温瑞安来内地做宣传。
出版方对温书抱着极大的热情,称:“温书属于长销书,前景不错,现在武侠书市场不错,但奇幻武侠市场已过于膨胀,而像温这样的经典武侠,读者有很大的消化能力。”所以抛出了“新书首印5万,修订首印2万”的大手笔。
记者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采访到目前身居香港的温大侠,从照片上看,温大侠复出后明显发胖了。
在网上我叫“坑神” 记者(以下简称记):“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是您10年挖的坑,《天下无敌》可谓填坑之作,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吗?
温瑞安(以下简称温):不是。“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余下两部是《天下有敌》、《天敌》。《天敌》才是最后一部。《天下无敌》虽然可以独立,但不是这个系列的结尾篇。后面两部已经开笔在写了,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写完。
记:您的大部分书都未写到结局,所以有“坑王”之称。此次复出,是否准备给读者一个交代?还是继续挖坑?
温:我一直在填坑,已经填了四十多年了,在网上我叫“坑神”。我还会继续填下去。哈哈!填坑和挖坑都会,我会写到写不动为止。
记:您闭关十年重出江湖,有什么隐情吗?是否和经济压力有关?闭关十年在修炼什么?
温:没有隐情,都是可以说出来的。就是我到了四十岁之后,想再玩十年,结婚,生孩子,享受生活。
这十年主要是玩。当然写作并没有完全放弃,我的修订版就是这十年间完成的,把所有作品的人物关系清理了一遍。当然还在写一些随笔专栏和练功强身健体了。
崇拜金庸喜欢古龙 记:有一句经典的话:武侠文坛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开创者梁羽生、大宗师金庸已经封笔;鬼才古龙,英年早逝;只有奇才温瑞安独撑大局。所以您被称为“武侠四大天王”之一。您对这个称号如何评价?请谈谈您和其他三大武侠天王的交往情况及对他们的评价。
温:对“武侠四大天王”这种称谓,我不抵抗、不否认,不谦虚。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告诉人们武侠小说也是文学,他是我的偶像。梁羽生对新派武侠有功,他国学好,对古代文史知识的应用是独树一帜的。没有古龙就没有新武侠。古龙是一个很狂的人,“一时能狂便算狂”,我一直觉得他是自杀死的。他第四次进医院的时候,医生说,如果再不戒酒,就没有人能救活他了。当时古龙的反应是放声大笑,他住在四楼的病房,但是笑声连底层的人都能听见。他已经视死如归了。写作技巧上我学古龙的比较多,他可以算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崇拜金庸喜欢古龙,虽然自己长得不高,可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便比别人看得远一些。如果说我和他们相比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年轻,我比金庸小30岁,和古龙也差了15岁,我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了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
多年来我一直以诗人自居 记:迄今为止,您写了多少字?其中武侠占多少比例?
温:我自己也不知道写了多少字。据我兄弟们的资料是八百多本。如果用著作等身的标准已经是足够了,因为我本来就不算高。这8百多部中7百部以上是武侠小说。
记:在写作上,您是一个多面手,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左手写诗,右手写武侠”。那么您对目前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关系怎么看?
温:虽然有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分,但我还是不愿意有这种概念。因为我觉得达到艺术层次的是纯文学,通俗文学也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也是所谓艺术的东西。我希望文学还是不要有对立,要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记:您被世人认知的角色是“武侠小说家”,但您在写侠的时候,又溶入了很多诗的因子。这两个角色,对您来说,孰重孰轻?
温:两者之间并没有轻重之分。但我更喜欢别人称呼我诗人,多年来我一直以诗人自居,觉得众多文体仍是写诗最为得心应手。早在13岁时我便在马来西亚成立“绿洲诗社”,后来发展成马来西亚最大的文学社团“天狼星诗社”。后来还在台湾创办“神州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