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用网络让人欢喜让人忧

  并不是每个编辑都赞成在网络上寻找选题,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实大多数编辑反对在网络上寻找选题,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王平主要负责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策划出版。她认为,通过网络来寻找选题,刚入行的时候可能会有,做的时间长了,可能就不会依赖网络了,就会觉得其他方式更好,比如朋友、读者的推荐,因为做编辑时间长了就会拥有自己的作者群。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网络,通过网络寻找选题,犹如大浪淘沙,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网络上的东西真正达到出版社出版要求的太少。王平表示,自己也会去一些文学论坛或读书频道,尤其是和自己出书风格相近的,但是仅把这些网络上的内容作为参考,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现在的热点话题或热门作者,然后再通过朋友或其他方式寻找选题。王平有个有趣的比喻:“网络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对于图书出版选题来说,网络就像婚介所,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大家认识了,但具体的了解、成不成还得看各自底下的功夫。”

    现代出版社编辑张璐称,还没有通过网络来寻找或确定过选题,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同事、作者联系,选题主要来自投稿或朋友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赵萍也表示,选题主要是依靠出版社固定的作者源。辽宁教育出版社张金龙是一位教辅编辑,他称自己不会用网络来确定选题,选题主要还是从客户、读者那里确定,用网络来寻找选题总是片面的。

    小贴士:对于通过网络寻找选题,编辑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有人则认为网络内容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投稿、朋友和读者的推荐以及固定的作者源更加重要。

    资料出处:“代书店”与“代图书馆”

    虽然在网络上不一定能够寻找到好的选题,但编辑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会用到网络。只要在搜索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选题关键词,各家出版社出版此类图书的情况会尽收眼底,包括出版者、出版时间、作者、定价等,有些网站甚至会详尽罗列每一本书的内容简介、作者资料及相关评论,包括媒体评论、专业评论家评论及读者感言等,这些有助于编辑为自己的选题作参考。

    网络对于文案编辑同样大有帮助。编辑在处理稿件的时候,肯定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比如某些不知道的出处、不确定的史实等,以前需要查书,甚至还要跑图书馆。现在有了网上图书馆和百度等搜索引擎,比过去方便了很多。但网络上的信息并不都是准确的,这就需要编辑有一双慧眼,并知道那些权威性的网站。海天出版社张绪华称自己在文案编辑的时候,会经常用到网络,以前用图书查资料,费时费力,如今在百度大百科上搜索,很方便地就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小贴士:网络有效地帮助编辑了解同类选题,查询史实资料,但网络信息并不都是准确的,需要编辑进行识别、判断。

    营销平台:博客、论坛免费做营销

    网络作为一个载体,已经成为营销的重要平台。图书在网络上做营销,已经不是新鲜事,那么编辑是否会在网络上推销自己的图书呢?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赵萍介绍,社里的不少编辑会为自己的书建立博客进行推销,把博客作为一个反馈、交流的园地。辽宁教育出版社教辅类图书编辑张金龙表示,自己的博客还是私人的东西,不会用来进行图书宣传,但会在单位的博客上宣传图书,也经常去一些学校、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网站为自己的书发帖子。海天出版社编辑张绪华称,会去一些经管网站或天涯等论坛的经管专区发发帖子,推销自己的书。他说过去会在新浪网自己的博客上介绍一些自己编辑的图书,但是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基本没有人看,所以就不再写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语言类编辑陈晓辉介绍,自己有博客,但不会在博客上宣传自己的书,因为这种形式的宣传并不适合语言类图书,倒是经常去大学的论坛里发发帖子,让学生、老师们了解自己的书。

    接力出版社陈邕提到,因为自己本科是学外语出身,所以目前还从事一些翻译工作。对于引进图书,他有优势,可以去国外的网站搜集关于该书的大量资讯,找到专家或读者的评价,这样就为选题论证和图书下一步的宣传报道提供了资料。他认为,网络作为一个载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读者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社里经常在网络上做宣传,比如《万物简史》就曾在新浪网的读书频道选载,搜狐、腾讯等网站的读书频道也开设好书推荐栏目。正如陈邕在上面提到的,通过网络做宣传似乎只是出版社的事,而不是编辑自己的事,大部分编辑均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精力为自己的书做宣传,所以他们都告诉记者,那是发行或宣传人员的事。

    小贴士:出版社会通过自己的网站或一些知名网站的读书频道推销图书,一些编辑也会在专门的博客或目标读者集中的论坛上宣传自己的图书,但图书的宣传和营销主要还是发行人员的工作。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