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爱的教育》对于意大利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已经不像它刚出版时那么重大,近几年来,在意大利本国的媒体上不断有文章抨击这本书存在的现实意义。有人批评它“田园式的、牧歌般的”情怀与乌托邦社会一样缺乏现实意义;有人抨击说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是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人说书中恩里科的班主任佩尔博尼老师采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经不合时宜,对待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把他们当做朋友,坦诚地与他们进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在意大利的统一大业中产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大家都知道语言的统一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的必要条件。在很长的时间里,“意大利” 这个名词一直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政治概念。如果说现代意大利语的开山鼻祖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用他的经典著作《约婚夫妇》使现代意大利语实现了初步的统一,为意大利政治上的统一打下了一个基础,那么在《约婚夫妇》面市五十年之际到新生的意大利统一政权产生后的二十五年里,我们说是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进一步巩固了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的成就,为意大利的统一大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德·亚米契斯叙述故事时采用的朴素、平实的语言使《爱的教育》成为了一部喜闻乐见的作品,使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都能参与阅读。它对文字统一、文化推广的作用几乎可以和二战后进入人们生活的新型媒体——电视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局限也并没有阻碍《爱的教育》在广大民众中获得伟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献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甚至还对当时整个意大利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就在今天,《爱的教育》也仍然是意大利的青少年们学习写作、表达时的“模范文章”。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的意大利晚邮报的文化版上就有这么一篇文章,介绍意大利诗人帕斯科利给一个孩子的一封信。诗人在信中说: “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堪称青少年学习写作的典范。” 在谈完了《爱的教育》的写作背景以及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之后,我们也不能忘记谈一下它对中国以及中国读者的意义。 自从著名教育学家夏丏尊老先生对照该书的英文和日文译本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以后,《爱的教育》在中国也风靡了几十年了。它之所以长期受到中国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们的青睐和它的中文译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人的眼中,广大青少年是幼苗、是花朵,大家都希望他们能沐浴着爱的春风茁壮成长,在阳光下盛开。 另外,这本以校园生活为主题,描写同窗情谊,歌颂友谊地久天长的书同时也让成人感动。试想,谁又没有过恩里科一样的童年,谁又不想拥有一个像加罗内一样的同学或者朋友呢? 《爱的教育》让孩子们读到了自己的生活,让成人想起往昔;阅读的人就像是沿着漫长的时光隧道,进行了一次心的旅程——或者说爱的旅程。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译本是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不敢有任何超越前人的想法,只希望译者笔下的文字尊重了原作者的意愿。如果有谬误的地方,恳请读者纠正。最后借此重译之际,再一次向广大读者隆重推荐这本书。
储蕾 二〇〇四年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