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玛丽·斯图亚特的性格本身并不是个谜。它的矛盾仅仅表现在表面的发展上,内在的本质却是完整的,从头至尾都是鲜明的。玛丽·斯图亚特属于那种给人印象极深、能进发出强烈的喜怒哀乐而又为时极短的少数女性,属于那种光辉灿烂而昙花一现的女性,不是那种逐渐凋谢而是仿佛只在一种激情的熔炉中一次燃尽的女性。二十三岁以前,她的感情始终像水波不兴的溪流;而往后——从二十五岁开始,她的感情也并未汹涌澎湃。唯有那短短的两年,风暴骤起——原本平淡无奇的命运成了一出古典悲剧,一出伟大而又气势磅礴的悲剧,类似《奥瑞斯忒亚》。唯有那两年,玛丽·斯图亚特作为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两年的狂飙使她超越了自己,在不可遏制的冲动中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因此而永垂不朽。她的激情扼杀了她心中一切人性的东西;而她的名字之所以至今仍活在诗歌和争论中,却又只能归功于她的激情。 内心生活异常浓缩,全部都是绝无仅有的瞬间爆发,这决定了玛丽·斯图亚特各种传记的形式和节奏。艺术家的任务是再现这条大起大落的曲线,并且表现出它的独此一家的个性。所以,她一生的前二十三年以及被囚禁近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在本书中所占的篇幅,与她悲惨的激情喷薄而出的两年时间相等。作者如此剪裁,但愿诸位不以为恣肆。人的一生中,内心时间和外部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吻合。对于心灵,唯有感受的充实方能作为计时的尺度:人的感受不像冷冰冰的日历,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从内心计算逝去的时光。在感情的陶醉中,怡然地挣脱了束缚,受到命运的福佑,人能够在一瞬间淋漓尽致地领略人生;尔后,弃绝了激情,又沦入一片空白,苦熬着永无尽头的岁月,伴着憧憧幻影,陷入荒漠般的空虚。正因为如此,在往日的生活中只有那些紧张激动的瞬间才留下了痕迹;正因为如此,生活唯有浓缩成瞬间,唯有通过瞬间,才能够真实地被描叙出来。一个人,唯有焕发出精神力量,于己于人才算真正活着;他的心灵唯有燃烧至白热,才能成为看得见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