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奇迹年”是如何产生的?

    这篇著名的论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讨论被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某些物理概念的性质。它只讨论一个可用洛伦兹的电磁理论恰当地加以解释的实验,一个甚至不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论文作者大胆宣称:电磁理论的核心本身:“发光的以太”将是“多余的。”

    即使在1905年的读者看来,这篇论文也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文章结束处得出了某些关于电子的结论,而在当时讨论电子的论文中,结论通常是置于文章之首的。

    它的开场白是完全让人意料不到的:“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像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这与光量子论文的开场白惊人地相似。在那篇文章里,爱因斯坦谈到了电磁理论在辐射的连续性(波)及其不连续性(粒子)之间所存在的“巨大的形式上的差别。”在两种情况下,他都指出了某些事情是人为的,多余的,因而也是不美的。

    这种大胆的结论能被接受,与当时杂志的编辑方针有很大的关系。

    《物理学年刊》的编辑方针与现在不同,让这几篇划时代的文献得以传世。当时的做法是这样的:任何一位作者首次提交的稿件,将由杂志编辑或由编委会中的某位成员仔细进行审查,合格之后才能发表。但随后提交的论文在发表时就无需再找人提意见。由于爱因斯坦在此之前已在《物理学年刊》上发表了五篇论文,他的论文在收到之后就应发表。他以前发表的论文在编辑看来实在是太好了,以致于邀请他为他们的书评期刊写文章。这与我国目前大部分报刊的做法颇有点相似。

    应该指出,1905年并没有耗尽爱因斯坦的创造性的产出。他在1909年离开专利局后,并没有停止他的创造性活动,但再也不会出现1905年式的集爆发了。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