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年访问过几次卡塔尔,一次比一次印象深刻: 它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速度,对外开放程度,在阿拉伯国家中都堪称一马当先。书中提到了卡塔尔的人均收入、美军基地等情况,都是事实,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真正拥有卡塔尔国籍的居民,还不到GDP已统计人数的一半。我2006年4月去访问时,卡全国人均GDP已超过4万美元,这是把外来务工人员都统计在内的数字,在富庶的海湾产油国中,也名列前茅。另外,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接着是海湾战争,这使得美国因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撤离海湾以来,重获机会实现了它在这块战略要地的军事存在。自此之后,沙特、科威特、巴林、阿曼、卡塔尔等国都建有美军基地。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在沙特的军事基地使用情况出现变化,美指挥伊战的中央司令部不得不迁至卡塔尔。至今,卡塔尔美军基地承担实施美国地区战略的核心地位始终未变。换言之,卡塔尔是美当前在海湾地区最可靠的盟国,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正是由于卡塔尔国小人少,天然气蕴藏量多质优,拥有极其雄厚的财力,安全状况又有美军予以保障,因而埃米尔政府谈论民主选举、自由、人权等地区国家颇具争议的话题,并不会在30多万养尊处优的本国居民中造成多大分歧。近年来卡政府的一大抱负,是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加快构建它在海湾地区独树一帜的国家形象。从外表上看,多哈每年都在增加的豪华场馆、饭店鳞次栉比,举办国际比赛和展览接连不断,已是地区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从内涵上看,卡塔尔举办的“多哈民主、发展和自由贸易论坛”已历六届,影响逐年扩大,明显反映出卡塔尔充当阿拉伯世界改革先行者的意向。去年,在联合国改革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卡塔尔外交部正式表示卡要成为安理会的理事国。至于半岛台10年来一直敢于直面地区敏感问题,甚至不惜损失广告、引起争执甚至外交事件,恐怕也在于卡塔尔政府一心想把它办成阿拉伯的CNN,在国际传媒界崭露头角、跻身一流名牌的诉求。
简略地勾勒一下上述背景,是想有助于增加读者阅读这本译作的兴趣。原著虽然不乏美国观点,但内容却十分充实——资料、数据收集得充分而且扎实,所举事例丰富而且真实,贯串全书的地区重大事件就发生在近年,为人们所熟知。写法也很生动--通过真人真事的讲述和描绘,读来决不会感到枯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实际上是一本研究后撰成的作品,它不带多少学术痕迹,然而,从章节编排、条理分明的阐述,详简适宜的材料处理,都足以显示作者的功力。相信无论是喜欢媒体语言的读者,还是关心国际问题的各界人士,都会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资料和启迪。
相比我国对美、欧、俄、日的了解和研究,实际从事或有兴趣深入研究中东问题的人员,实在是太少了。因此,每当看到我国中东问题研究书架上有新的著作和译作出现,我都会感到欣喜和振奋。新作不是表明又有新的作者、译者加入了我们介绍、研究中东问题的队伍,就是预示着将又有成千上万名读者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中东问题的了解。这在当前,尤显得重要,因为自我国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来,胡锦涛主席于2004年1月30日访问开罗阿盟总部时,宣布建立“中阿合作论坛”,随着中阿稳定的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阿拉伯国家在我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已明显提升。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方方面面的情况,无疑是为持续地巩固和发展中阿关系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文基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好事。
同时,我也要由衷地感谢黎瑞刚先生等选择翻译这本著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我很清楚,凡涉及阿拉伯事务的书,常会涉及到大量阿拉伯制度和伊斯兰教的专有名词,人、地名也没有专门的译名手册可供参照,译者除必须拥有娴熟的语言能力外,还得花费不少时间去查阅、核对各种有关资料。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1854~1921)称“译书三难: 信、达、雅”,已成经典之论。惟在翻译阿拉伯内容的著作中,还常会碰到许多细节和技术上的困难,益增其难。本书译者能知难而进,卒底于成,诚可贺也。
于2006年4月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主编、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约旦皇家伊斯兰思想研究院院士、埃及阿拉伯语科学院通讯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