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与异见——半岛电视台的崛起》序

    今年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创办十周年。由黎瑞刚先生等翻译的《意见与异见——半岛电视台的崛起》即将付梓问世,不啻是一种庆祝。我作为一名从事阿拉伯语工作逾40年的教师,心中也甚感欣幸。
    半岛电视台是阿拉伯世界的新生事物之一。阿拉伯国家虽说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有卫星电视,数量也颇可观,但半岛台的异军突起,却不仅令拥有22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3亿的阿拉伯民众耳目一新,而且也成为了国际传媒和舆论高度关注的对象。其原因,是它办得最用心也最有争议的新闻和谈话节目,不时地导致美国、欧洲国家的不满,邻国的指责和抗议,甚至造成外交关系的断绝。正因为此,半岛台10年来的发展轨迹充满了曲折,对它的评价也始终褒贬不一。
    我因工作关系,每年都有几次阿拉伯国家之行。每到一地,收看的电视节目首选的总是半岛台。本书中说,半岛台“成为最多人收看的阿拉伯新闻频道,使得沙特阿拉伯的MBC排名滑至第二,而伦敦的ANN则降至第三”。其言不谬。半岛台滚动播放的新闻节目,确具特色。相比其他频道,它对最新事件或有关动态的报道,抢先意识强,播放也最快。有的消息,画面未到,文字摘要就已在屏幕出现,在循环放送过程中还会不断增加新的新闻要素。我有几次在国内外会见阿方官员,客厅里的电视频道就固定在半岛台,只是把声音放轻,以免影响谈话。但一当主人看到他关注的新闻,便会边招呼我一起看,边调高音量。他(们)这样做,我并不介意,因为对这个举世闻名的热点地区而言,新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冷战结束到现在,中东地区除了各国本身原有的各种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矛盾,仍在继续交织、碰撞、激化和爆发之外,更由于9·11事件之后,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而遭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海湾战争后,1993年9月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和平进程曾取得过阶段性的进展,但2000年9月底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又一次引爆了巴以冲突,阿拉伯世界最关注的巴勒斯坦问题,5年多来已被定点清除和暴力事件所掩盖;2003年3月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是前缺公理、后失道义,就连已从美国新保守主义者阵营中决裂出来的弗兰西斯·福山都认为“从理论和现实上都是错误的”。伊战的后遗症十分严重,3年多来,伊境内的武装袭击、恐怖事件、教派冲突接连不断,社会秩序和治安迟迟不能恢复;阿拉伯各国一面要应对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并竭力设法缓解美国2004年初提出并推行的“大中东计划”所造成的外部压力和干预,一面也努力自主启动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以跟上全球和平发展的潮流,平息社会各阶层民众的不满。可以说,阿拉伯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社会转型的严峻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报道什么和怎样报道,无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日日夜夜都十分关注的焦点。对半岛电视台的各类节目,出现意见分歧,乃是很正常的事情。
    半岛电视台给自己确定的目标,也许正如书中所说,是沿袭了原先办在伦敦的BBC阿拉伯台的传统,要让“阿拉伯人……观看阿拉伯记者制作的与西方新闻频道同等标准的新闻和节目”,其标准是“新闻价值、准确性和客观性”。然而,当前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统一的价值观,各国的制度、国情、民情差异也大,所谓“新闻价值、准确性和客观性”,都只能相对而言,各国媒体报道理当顾及对象国的实际,不应干涉对方的内政。何况,即便是美国、西方,它们奉行的也从来都是双重标准。半岛台之所以常常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引发争论、争端,一是过于相信西方标准的所谓客观性,二是与主办国卡塔尔的颇具特色的国家追求分不开的。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