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基金对后市表示乐观:牛市只是开始

    “五一”长假刚过,大盘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过千五,直奔千六而去。笼罩着中国股民多年的阴霾也迅速散去。然而,面对近乎疯狂的涨势,有人坚定,有人迟疑,更有人不知所措。行情究竟还会持续多久?

    日前,中信基金在上海召开2006年度春季投资策略报告会。中信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丁楹表示,2006年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股市的运行基础良好,全年都会有不错的行情。牛市只是开始,远没有结束。

股改是百年不遇的机会
    中信基金表示,股改和汇改是中国市场百年不遇的一次机会,这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新时代到来的起点。

    “现在一般投资者对股改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非流通股股东给流通股股东送多少股派多少现金的水平,其实,股改影响要远远高于这些,这项制度改革将推动证券市场迈进一大步,为股市长期走牛奠定了基础。”丁楹说道。 

    他认为,股改直接改变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关系。股改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财富和股价密切相关,他们会非常关注股价的变化。大股东也更愿意把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因为这些优质资产以前在大股东手里的价值只和净资产值相当,注入上市公司后,其价值就会通过股价成倍提升。 

    另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更注重与其他股东的沟通。例如,股改过程中,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和中信基金沟通时,对中信提出的资产重组、历史问题解决等建议非常认可,并将重组与股改打包进行。“对我们机构投资者来说,会非常关心上市公司的真实信息,让我们在投资前可以判断达到一定收益时要冒多大风险。股改也将会使得上市公司信息越来越透明。”丁楹说。 

 “新老划断”:对市场冲击力有限
    中信基金指出,新老划断后,潜在股票供给最高可达1200亿元,理论上2006年大股东减持金额将有700亿元,但市场潜在资金非常充裕。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QFII及非常规渠道海外资金流入增加,私募基金、商业保险和社保等机构资金入市比例提高,股市财富效应将吸引游资进入,因此新股发行冲击力有限。   

    目前,大中市值的股票指数市盈率在13倍左右,从全球范围来看,处于偏低的水平。而且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全体股东的利益将更加趋于一致,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将得到较大的改善,投资者可抱更加乐观的预期。

    中信基金也同时指出,5、6月份市场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震荡。

    对于近来有色金属板块的不可思议的狂涨,中信基金认为,该板块行情仍未到头。中信基金首席策略师王江平说:“国际金属价格仍屡创新高,而目前有色金属板块的股价受到期市引导,虽经前期上涨后涨幅较大,但估值仍较低,因此长期来看,仍将向上。”他认为,一些个股的走势会出人意料,会涨了再涨,就像2002年的上海房价,已经涨幅不小,但今天回过头去一看,当年的价格还是很低的。

“微笑曲线式”选股
    虽然股市的牛市行情已得到全体股民的认可,但牛市下也不是齐涨齐跌,前段行情显示,个股的精选尤为重要。

    在选股策略上,中信基金坚持“微笑曲线式”选股,即集中持股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上游的资源类和下游的消费类。如中信基金旗下的一只超大盘基金--经典配置,主要是考量在可控单位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2005年上半年,中信经典配置基金重仓介入中科三环(000970),率先发现磁性材料这一价值主题;在成立伊始,中信经典配置基金即重仓持有贵州茅台(600519),在市场波动中坚持基本面分析,精选行业龙头股。经过实践检验,中信基金所倡导的“精选个股、波段操作”的投资理念符合市场情况,并且能为投资者带来中长期的绝对回报。

    在今后投资策略上,中信基金认为,应坚持战略性做多的思维,把握好城市化与消费升级共同驱动下的主题投资。并将长期关注七大投资主题: 消费服务业估值的提升; 要素价格和税制改革引发的价值重估; 业绩稳定高增长;周期性行业龙头存在阶段性机会;“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支持的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环保行业;3G、军工、轨道交通、新农村建设等存在的结构性亮点; 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与私有化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