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品竞争再启书业“薄利时代”

    对很多出版社而言,这类随书送礼品方式拉薄了自身利润,提高了市场风险,因此除非必要,并不愿主动采取这一方式。清华大学出版社就曾表态,“魔法风暴”系列的赠礼活动只是他们为了拉动淡季营销的一种手段,主要是迫于今年计算机入门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才采取的方式,活动过程中出版社不仅要投入人力物力,还要尽可能减少赠品的非正常损耗,对营销人员的压力很大。《诛仙》策划方也表示,并不愿在这方面再投入大量精力。

  相比较“图书赠品”,出版社更中意于另外一些新形式的营销手段。如《诛仙》与动漫结合,进军动画市场。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第一百次爱情魔法》更打出“中国第一部超梦幻手机彩铃彩信动漫娱乐小说”旗号,甚至加入国内首家网络电视化娱乐项目“艺网天下”,一本书跨越了动漫界、手机SP运营商、网络媒体等多个渠道。而如今更有出版社提出要让图书和电视剧同步运作,达到一个题材在图书、影视、动漫等渠道同时开发,各取所长的结果。

  这类彩信、彩铃营销,进军动漫、影视等方式或者由于利润高,或者由于风险低,往往更为出版社所注目。譬如图书与手机彩信、彩铃服务相结合的营销手段其实与“图书赠品”几乎同时诞生,但由于其成本低、市场大,因而成为不少出版社营销策划案本中的“常客”。而通过flash小说拉动图书知名度的方式更是已经成为图书策划中教科书般的科目了。

  仔细观察如今的“图书赠品”现象,确实与当初杂志赠礼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那时各个杂志社一面大肆批判赠品现象,一面又紧紧跟风,乃至互相攀比赠品价值。而如今相似的一幕似乎又再度在书业重演。目前,图书赠品主要还是由各个图书工作室在操作,真正由出版社介入的并不多。但随着出版同质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终端卖场的营销竞争越发成为出版社的聚焦重点,这也将直接导致更多的出版社卷入“图书赠品”大战。可以预见,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批判,“图书赠品”大战也将愈演愈烈。

  无论承认与否,图书终端卖场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