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品竞争再启书业“薄利时代”

    当人们已习惯于在购买家电的同时获得一份价值不菲的促销礼品,当人们已将杂志附送的礼品视为理所当然,当促销礼品以无孔不入之势渗入各个行业……不经意间,图书市场上悄然掀起了一股买图书送礼品的营销风暴。这股风暴目前就规模而言也许并不大,但却可能对整个书业营销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图书赠品”蒸蒸日上  买图书送礼品,这个创意很可能来源于杂志的礼品赠送。望着那一本本时尚杂志通过赠送小礼品拉动了销售,图书编辑们又怎能不为之心动?固然杂志的销售与图书的销售有很大不同,但促销礼品始终是个可以引发人们购买欲望的催化剂。

  如今说起买图书送礼品,很多人第一反应即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去年以来陆续推出的“小妮子”系列图书。该系列的代表作《恶魔之吻》正是号称国内最早采取卖书赠礼品的图书。其实,国内以前也有随书赠送礼品的,只不过不成规模。像《恶魔之吻》这样大量赠送礼品,在国内出版业可称首次。之后小妮子陆续推出的《恶魔之吻》(2~3)、《龙日一,你死定了》(1~2)等5本书,同样以大量赠品的促销方式入市,掀起了一股“小妮子狂潮”。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促销方式大大拉动了图书的销售。据称上述6本“小妮子”系列单本平均销量近40万册,而最高的《恶魔之吻》1更创下单本狂销60多万册的记录。

  “小妮子”系列的成功好比打开了四十大盗的金库大门,众多青春读物出版的编辑们忽然发现,原来那句“芝麻开门”仍然有效,只是在这之前还要再加上几个字——“图书赠品”。于是,几乎就在一夜间,各类青春读物纷纷与礼品攀上了“亲”,并逐渐从青春图书蔓延至时尚、计算机、悬疑等多个图书领域。

“超值赠品”超值探源  这些图书赠品往往在醒目处标明“超值赠送”等字样,以凸显赠品价值不菲。确实,如单从赠品的价格来看,不少赠品都等于甚至超出了图书本身售价。然而,“超值赠送”就真的超值吗?“超值”这两个字的确很诱人,但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出版方只会比读者更精明。

  据了解,目前随书所送礼品主要有两个来源:合作厂商成本价供货及商家赞助。相关人士介绍,这些赠品的实际价值其实是可以计算的。一般而言,赠品的成本预算在赠品本身定价的5%~10%左右。除了表面上的“超值”外,最主要的是这类赠品往往是在市面上买不到的,设计也很精美。这样一来不仅使读者们得到了实惠,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推广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各种宣传媒体所做不到的。读者在使用这些赠品时,容易吸引周围的人,形成新的购买人群。

“图书赠品”面临责难  在“超值赠送”已成为图书营销一个趋势的如今,对很多出版社来说,这是一个深深的无奈,原先的成本预算又高了许多,这在青春读物领域尤其明显。有青春读物策划人如此说:“既然送东西管用,总不能放着市场不做啊。就算薄利多销吧,最理想是拉点赞助,但就算没有赞助,也不能不送啊。”也有编辑指出,如今在图书市场,尤其是青春读物市场出现的图书赠品对书业发展有害无利,如果发展成杂志赠品一样的竞争,将严重干扰书业的正常发展。另外,比照家电市场赠品管理混乱的现实,图书赠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赠品在流通环节非正常损耗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销售成本。曾有业内人士撰文称,如果任由这样下去,容易在图书市场形成恶性循环,图书运作的成本提高了,风险加大了,但市场并不会因此而扩大。大量买书赠礼现象的出现,其实对出版方意义并不大,只不过是进一步造成了市场的混乱。这种图书赠品只是纯粹在给读者赠送“饶头”,要是扣个大帽子,这叫“捆绑销售”,并不是能给市场带来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上的创造。

  上海书城的陶建敏认为,买图书送礼品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但关键是看送什么礼品。好的礼品应该具有文化气息,有特色,要能吸引读者,能在给读者一份惊喜的同时撩起读者的购买欲。其实这种随书赠送的礼品也是图书品质的体现,是出版社身价的体现。但如今有些图书赠品往往流于庸俗,没有考虑读者是否真正需要,更没有考虑到是否与图书相匹配,难以引发读者购买欲望,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有的礼品,不但无法起到促进图书销售的作用,反而会增加书店管理成本,成为书店销售的累赘。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