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片
企业邮箱
设为首页
集团简介
组织架构
成员单位
企业文化
规章制度
荣誉榜
大事记
历史回眸
集团之声
上海书展
媒体关注
业界动态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精品图书
报刊选粹
音像制品
艺术品 ↓
木板水印
数字出版
印刷物资
对外投资
对外合作 ↓
版权贸易
走出去
经营管理
艺术品拍卖
发行业务
新兴出版
按需印刷
党群工作 ↓
精神文明
统战工作
青春活力 ↓
团委活动
基层风采
青年人物
工会工作 ↓
工会信息
风采展示
组织人事
党风廉政 ↓
清风园地
廉政信息
审计工作
版权法务 ↓
政策法规
十三五产业规划
我为世纪献良策
七宝园区建设
ERP建设
报名表
招聘信息
招标公告
问卷调查
通知
联系方式
首页
/产品中心
《
中国通史 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上)
》
定价:¥
46.00
著者:
白寿彝 总主编
译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
2000-01-01
ISBN:
7208020035
版次:
装帧:
特精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857
相关阅读
《
远西旅人:晚清外交与信息秩序
》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
》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
》
《
百年锐于千载:清末民初的世局与士议
》
《
倾盖如故:德语文献中的民国上海
》
《
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
《
驼背将军——美国人荷马李与近代中国
》
《
化家为国:清代中期内务府的官僚体制
》
《
近代中国断章
》
《
知所先后:近代人事与文献的考索
》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清朝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建国起,迄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开始的历史。本书分为甲、乙、丙三编,甲编叙述了清史的有关史料、档案情况;乙编则是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民族发展情况及民族关系的综合论述;丙编典志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对这一时期生产关系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作了多视角的研究分析,对这一时期商人、商业、商镇的发展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作者简介
白寿彝(1909~2000),河南省开封市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25年至1927年,就读于上海文治大学和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哲学史;1932年毕业后,陆续创办和主持了《晨星》、《伊斯兰》、《大河杂志》、《新儿童》、《云南清真铎报》、《益世报》、《边疆》等刊物,还协助顾颉刚先生主持文通书局编译所的编务工作;1938年至1949年,先后执教于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7月,他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与同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与侯外庐先生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时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先生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1971年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历史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史学史研究》主编等职,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并担任了两所的首任所长。白寿彝同志还担任过多种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的重要职务,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民文化促进会副主任、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等。白寿彝同志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法制委员会委员和国家民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相关产品:
《
中国通史(第二版)
》
《
中国史学史(第六卷)近代时期(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学
》
《
中国史学史(第二卷)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成长
》
《
中国史学史(第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
《
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
《
中国史学史(第五卷)明清时期(1840年前)·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
》
《
中国史学史(第四卷)五代辽宋金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继续发展
》
《
中国通史 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下)
》
《
中国通史纲要
》
《
中国通史 第三卷——上古时代(上、下)
》
《
中国通史 第二卷——远古时代
》
《
中国通史 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下)
》
《
中国通史 第十一卷——近代前编(1840-1919)(上、下)
》
《
中国通史 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下)
》
《
中国通史 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上)
》
《
中国通史 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上、下)
》
《
中国通史 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下)
》
《
中国通史 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上)
》
《
中国通史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
》
《
中国通史 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
》
《
中国通史 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
》
《
中国通史 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
》
《
中国通史 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
》
《
中国通史 第一卷——导论
》
《
中国通史 第五卷(上)
》
《
中国通史 第八卷(下)
》
《
中国通史(12卷 22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