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傻瓜城的故事

  • 定价:¥12.00
  • 著者:[美]艾·巴·辛格
  • 译者:任溶溶 译
  • 丛书名: 双桅船经典童书(第2辑)
  • 出版社:少年儿童
  • 出版日期:2006-04-01
  • ISBN:7532468429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页数:172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傻瓜城的故事》基本上都发生在海乌姆城。这是一座由镇委会的镇长和几位长老治理的城。海乌姆城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城市,城市里的人们固守着当地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大家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在故事中,作者竭尽幽默之能事,展现着一群傻瓜活蹦乱跳的形象,如长老们、阿戆、托比亚斯、奇帕等等。
    作者说它是个傻瓜城,只是借用。可傻瓜城里众傻瓜做的事实在傻,而傻瓜们却有他们的傻“道理”。这些童话很有讽刺意味,小读者读来一定觉得滑稽。所以我们也就借它们把这个集子叫做《傻瓜城的故事》。
  辛格的故事还写到上帝和天使,写到恶魔和妖怪,关于这一点,天性爱读童话的小朋友一定很明白,他们是代表善和恶的童话人物,善恶斗争,大家一定懂得故事的真正含义。

作者简介

  •     艾萨克·巴希维斯·辛格1904年7月14日生于波兰的莱昂辛镇。父亲是一位贫穷的虔敬派犹太教拉比,母亲出身于犹太教拉比世家。父亲神秘的虔信主义和母亲的理性主义对年幼的辛格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08年,全家迁居华沙。辛格在华沙教区学校学习犹太民族的希伯来语与意第绪语。
        到1921年,为了逃脱比尔戈雷令人窒息的气氛,辛格准备遵从父母之命进华沙犹太神学院学习。受他哥哥伊斯雷尔·约瑟夫的启发,他开始从事世俗创作。他15岁时就开始使用希伯来语写诗和短篇故事,后来便永久地转向用意第绪语创作。20世纪20年代,他靠做一些翻译工作勉强谋生,并为一家意第绪语文学期刊《文学丛刊》担任校对,同时也在期刊上发表了最早的一些短篇小说。1935年辛格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以魔鬼撒旦为题材的《戈兰的撒旦》。
        1935年辛格离开波兰,到美国和已经在纽约安家的哥哥一起生活。在那里,他开始为一家意第绪语日报《犹太前进日报》撰稿,并在其写作生涯中一直与它保持联系。1940年他与德国移民阿尔玛·海尔曼结为伉俪。1943年加入美国籍。
        从40年代开始,辛格致力于以犹太社会的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创作。30多年中,他写了16部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集,三个剧本及回忆录、散文集等。从辛格整个创作来看,短篇小说的成就更高于长篇小说。
        辛格使用的意第绪语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他的创作不但拯救和继承了古老的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而且也丰富与发展了美国当代文学。1978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他继承与发展意第绪文学和美国文学双重传统的最高奖励。艾·巴·辛格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犹太文化气息。读辛格的作品,最好能多了解一些犹太文化典籍。

相关产品:
目    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