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社团”为中心,以上海的城市社会为舞台,对中国近代地区社会的结构及其公共性的特点,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考察。认为从帝政后期开始,“社团”便根植于中国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相互进行结合的基础。在近代上海,“社团”除了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起作用之外,还成为民族运动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且担负着都市社会的公共职能,支持了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便在“社团”的活动中培育、发展起来。本书作者在详细占有资料探究这些团体如何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如何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发挥作用,来阐述上海社会公共性与公领域的特点,读来让人感到实在、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