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的重负 1 缓慢的酝酿 2 地方自主的扩大
第一章 历史的重负 1 缓慢的酝酿 2 地方自主的扩大 3 新的市政机构 5 1911:短命的胜利 6 漫长的等待 7 国民革命的希望 8 新政权的创建 10第二章 法律要旨 14 市政法规:先例 14 1927年的法规 15 管辖权的争论 16 1928年和1930年的法规 19 市政府机构 19 市参议会 20第三章 市政权和地方精英 24 国民党地方党部 24 国民党的少壮派在上海 25 初次尝试 27 1929年的代表大会及其影响 28 1930:坚持党的主张 30 1932—1937:出现瘫痪 32 地方名流的小圈子 33 1927年的市参议会 34 名流悄然官复原位 35 商团的改革 36 1932:恢复 37 市参议会的责任 39第四章 1931—1932年的危机 46 抵制日货运动 46 日本的反应 48 国民党的作用 49 民族危机与地方冲突 50 12月8日事件 51 上海的政治和社会动荡 52 国民党地方党部的瓦解 53 市政府的重组 55 走向同日本的对抗 56 日本的侵略 58 紧急救济的组织 59 战区的恢复 61 重建 63 重建计划 65 民众中的抗议运动 66第五章 市政府职员 75 主要的市政府官员 75 市政府职员 85第六章 市政府财政 97 市政府的财政机构 97 市政府附属的财政机构 99 市政府的收入来源 100 市政府的财政困难 103 市政贷款 110 财税改革与商人的不满 113第七章 城市规划 124 市内的住房和交通 124 上海公用事业 127 大上海计划 128 市政规划 129第八章 现代化的试验区 137 教育政策 137 当局和管辖权的争论 137 市立学校 138、 私立学校 141 租界的教育 143 民众教育 144 开展识字运动 146 公共卫生政策 147 学校卫生 147 社会卫生 149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发展 150第九章 传统与现代化 157 社会事物局工作范围 157 运作方式 158 大米战 158 对贫穷的挑战 161 与慈善机构的联系 161 难民问题 162 控制贫民窟的斗争 163 人民信贷中心 165结论 国家、党派、精英与中国社会171附录 市政府中的关系 181参考文献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