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作品研讨会侧记

另外,小说里面写到婆媳关系的问题。婆媳关系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矛盾。这是个后青春与前青春之间的、生理的、心理的、巨大的、不可解决的鸿沟,这道鸿沟是无法跨越的。为什么?想想婆婆当年也曾年轻、漂亮过,她一下子觉得她的青春被你(媳妇)掠夺了。她没这样讲,但在潜意识里:你凭什么把我的青春发到你的身上去呢?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所以婆媳隔离是最好的办法。对于一个已经失去青春的人来说,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怀疑和恐惧,所以这不是一个社会的矛盾,而是生理的、与生俱来的、人活着就有的矛盾。婆媳关系为什么引起大家共鸣呢,就是因为大家都会遇到,每个人都要面对前青春与后青春的对抗与抵消的问题。
    我再讲一下,要解决好双面胶的问题,让男人开心。刚才大家讲的,男人需要一个母亲、一个爱人。这个时候,作为妻子,除了学会做他的女人以后,还要学会做他的母亲。我还要讲一句话,男人反过来,在家庭里既要做一个丈夫,也要做一个父亲。在老婆面前,有时要像孩子,有时候又要宠一下。所以,一个家庭稳定的因素就是男人要学会担任多重角色,女人也是。当需要你当甲的时候就甲,需要当乙的时候就乙,那么这个家庭就稳定和谐。如果你把一种角色推向极致,那就危险了。
    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夫妻关系也在变化。为什么婆媳关系弄不好,因为婆婆的想法是永远不变的,她觉得我是儿子的母亲,具有终身监护权。那就错了,儿子结婚以后,已经跟母亲没有关系了,独立了。但母亲的角色转换不过来,所以容易跟媳妇产生矛盾。所以我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隔离。
    最后,回到小说本身。这个小说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个优越感:一个是城市文化的优越感,一个是年轻白领女性的优越感。这就是为什么能在网上引起一大批年轻网民的共鸣,有这种优越感在里面。尽管她努力,我知道,六六是努力,学王安忆的客观的、冷静的新写实方法,但是她整个叙述的视点和视角还是站在年轻的、都市的女性角度上。这就带来很多周边的影响,比如,如刚才李老师说的,对于亚平作为男性的复杂性写得不够,比如,婆婆作为女性的复杂性。这个故事都是由于爱产生的矛盾,为什么爱会导致矛盾,爱会导致暴力和毁灭呢?当然,这个年轻的、城市的女性的视角,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与这个时代的年轻一代合拍。结尾,亚平把丽鹃打死,完全是一个想象,不是生活逻辑所造成的。这个很重要,因为它充分保留了作者的立场、同情心。前面都很可观,但最后这一笔,立场、同情心和她的思想观念,都体现出来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小说的视角很有特点。

    媳妇(自发前来的读者):
    我看这个书的时候,觉得有很多跟我家里相似的地方。我觉得她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座各位老师刚才说隔离是最好的办法,但如果没法隔离呢?有的人买不起两套房子,这怎么办呢?
    看这书,婆婆媳妇还有儿子之间的关系,非常有体会。很多时候,我采取这样一种策略,有什么重大事情,我该说的还是说了,有些小事嘛,能不说的我就不说了。我觉得书里有些事情说的比较极端,婆婆要求媳妇做的事情过多,媳妇说的比较严厉,这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稍微有点修养的,都不会这样说的。看了这书,结合我的生活实例,我觉得不能对生活太认真、太较真了。比如婆婆做菜做得不好,用唾沫擦电视机啦,看得过去你看,看不过去你躲开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心理期待值不能太高了,你不能期待婆婆为你做什么,丈夫为你做什么,要想维持家庭,你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觉得自己很可怜,结婚后说婆婆家没给你多少钱,老公没挣多少钱,其实这是你自己选择的生活,不要去抱怨别人。

    儿子(自发前来的读者):
    我认为男人是一种调味剂,媳妇就是糖,娘就是盐,调不好味就是要人命的。在婆媳关系中,亚平做得不好,很多事情上他偏向他妈了,没去调剂。最重要一个就是要去沟通,婆媳之间沟通不好,或者亚平做得不好,就出现很大问题。亚平最后打丽鹃,其实他心里这火不是压了一天,因为他没调节好,心理出现问题。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调整好。你能怪谁不好呢,其实谁都是好人。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