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周六/10:00/解放日报大厦) 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晚报》联合举办《看万山红遍——中国红色旅游悦读》首发式暨向老干部、重点中学赠书仪式。
8月7日下午(周日/15:00-16:00/东二馆一层5103) 以《唐诗鉴赏辞典》为起点和代表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已经覆盖自先秦以迄现当代上下几千年的文学精华。如今,上海辞书版的文学鉴赏辞典13种18卷全部出齐,约2500万字,形成了卷帙浩瀚的煌煌巨制——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并创下了总销售500万册的骄人业绩。上海辞书出版社邀请到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中学特级教师杨振中、储守农、张大文等出席《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出齐暨“辞海杯”古诗文大奖赛颁奖仪式,与莘莘学子见面。与鉴赏大系的衍生产品《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同步进行的古诗文大奖赛一年里也收到上千份答卷,也将揭晓获奖名次。
8月8日下午(周一/15:30-17:00/世纪零售馆A区) 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进行斗争的科学记录,上海辞书出版社首次按原样彩色仿真影印出版国内现存尚未为世人了解的极具价值的明代彩绘本草《补遗雷公炮制便览》,这是我国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抢救整理与充分利用的一项重大成果。为“重现”湮没400多年之久的中医药孤本文献,将举行《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推介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潘朝曦、张紫星教授现场书法“雷公炮制”歌诀和为病人把脉;还有药工演示中药炮制常见的切、碾、捣等工艺,并将炮制成中药成品袋当场发放。
8月8日下午(周一/14:00-15:00/世纪零售馆B区) 多位地道的“老上海”联袂签名售书,共同解读上海韵味。程乃珊携《上海FASHION》,张慰军携《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戴敦邦、沈寂携《老上海小百姓》,再一次将上海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的民俗风情的变更展现。 《上海FASHION》忆上海昔日之衣食住行、人情世故、细写深描,像一部镜头无所不至的老片子。“饭碗”、“弄堂”、“亭子间”、“茶馆”、“女红”、“老虎灶”……写得有根有据、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年过八旬的连环画坛泰斗贺友直所配的45幅插图表现力不亚于文字,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一般读者只熟悉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却收集整理了尚不为人了解的张乐平创作反映上海都市生活的漫画约200幅,让我们直接形象地了解旧上海,而作家丁言昭、余之先生等文字,又让我们的知识得以扩展和提升。 《老上海小百姓》是一本独具个性的上海史读本。无论是戴敦邦的画,还是沈寂的文,其描绘的场景、人物,无不是二老童蒙、青壮时期,亲见亲闻的。他们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老上海那些已不为今人所知的角角落落。
8月10日下午(周三/14:30-16:00/世纪零售馆A区) 为梁山一百零八将写真,古已有之。山东中青年画家马骥潜心丹青,历数年功夫,绘水浒一百零八将诸人画像,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审美视角独特,用笔果断泼辣、洒脱凝炼。著名杂文家牧惠生前特挑选若干喜爱的梁山好汉作了“歪批”。其点评角度新奇,文字犀利尖刻,侃人物侃时事,“歪”得有其特异的品格和功能。马骥特意从山东赶来为《水浒英雄画赞》签名售书。
8月11日下午(周四/15:00-16:30/东二馆一层5101) 列入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点图书百种书目之一的《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是由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女教师松冈环女士收集撰写的南京大屠杀受害者120人证言的“口述历史读本”。松冈环以一个日本人的良知和女性特有的真情和诚意,对这些逐渐消失的记忆进行“抢救性开采”。近30万字的口述材料,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1937年12月开始的长达6周的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造成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巨大伤害。这与她上一部汇集102个侵华日军原士兵证言的《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构成“南京战”的姐妹篇。松冈环女士率铭心会成员特意从日本赶来与中国媒体和读者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