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目前银行出于自保而不得已进行“瘦身”计划,这让一些想依靠银行按揭贷款的购房者感到有些心慌。郑先生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目前正考虑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购买一套二手房。但他听到银行已经提高按揭贷款的首付成数之后,心想购房计划又得往后拖一拖了。
像郑先生这样来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原本积攒了一定数额的资金之后,依靠银行贷款还是能够购买一套面积较小的二手房的,但目前行情已经改变,所以其购房计划也得随之改变。记者从一些中介公司了解到,部分购房者听说贷款提高了门槛,便放弃了购房计划。
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中低收入者,他们原本就需要银行的帮助,才能够满足改善住房的需求,但现在这部分人如果不能凑足首付款,那么他们也就无法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了。
住房保障体制的缺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上海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华伟博士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反映了政府对于住房保障体系的缺失。他说: “这条法规其实是没有将住房保障与抵押权转让分开,从根本上讲,就是政府尚未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如果让银行来承担这项社会责任,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华伟进一步分析认为,到2006年,中国的金融业要与国际接轨,目前各个商业银行正在努力清算由于历史原因而遗留下来的不良资产,他们怎么会因为政策的原因再增加自身的风险呢?所以银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在所难免。
华伟认为,如果银行采取保护措施持续时间较长的话,虽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的矛盾,比如使部分购房者放弃购房计划。但这也将使分配不公的矛盾更尖锐化,使有钱人更加有机会买房,而中低收入者只能“望房兴叹”。
如何缓解这种矛盾,华伟认为,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让一些丧失了还贷能力的人不至于无家可归,这同时也就缓解了政策带来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