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就在我们的银行改制,重头戏就是注资,国有银行先由国家拿出,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先由企业和内部职工拿出,上市银行则由股民拿出,说到底最后都得由股民拿出。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的突然辞职,成了这两天最大的财经新闻。
官方报道说,张恩照是因“个人原因”分别辞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和中金公司董事长之职的。但所谓个人原因者,或则是健康不佳,或则系另谋高就等,张恩照显然不是,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59岁的张恩照还神采飞扬地接受记者采访,大谈建行上市进程顺利。在建行盛装迎上市之际,张恩照突然有事,显然同他任职的单位有关。换言之,张恩照出事是“工作原因”而非“个人原因”,其辞职决非正常人事变动。
发人深思的是,就在张恩照“辞职”前夕,由中国社科院金融中心等机构主持的“中国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刚刚发表了“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上,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上海银行分列同类银行榜首。这就是说,在1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夺冠; 50家城市商业银行中,上海银行第一; 工、农、中、建4家国有银行,则是张恩照领导的建设银行最具竞争力。而且,据该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这次排名“采用的是国际公认的权威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这话说得过于专业,稍为浏览一下,原来最重要的是两个指标,即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截至2004年9月30日,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已达8.19%,在参评银行中位列第二; 不良贷款率仅3.88%,甚至已经大大低于10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6.47%。而同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国工行,其资本充足率仅5.52%,不良贷款率高达19.6%,农行的不良贷款更达30.66%。但是,再追问下去,建行的这两个比率为什么比他的同门兄弟遥遥领先呢?原因很简单,资本充足率靠的是2004年初国家拨给的450亿美元(建行和中行各分得225亿美元)的资本金,不良贷款比率低则是因为紧接着,在2004年6月30日,这两家银行又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价值2787亿元的不良资产转让协议。一言以蔽之,靠的是大把大把的资金注入和大块大块的坏账剥离。
张恩照的“领导才能”不仅表现在建设银行,还表现在中金公司。在去年证券公司陷入全行业亏损之际,中金公司却以23274万元的利润高踞榜首。但是,业内很清楚,这靠的又是垄断优势,别的不说,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华能国际……哪一个大盘股不是中金公司承销上市的?网上有消息说,就连即将上市的建设银行自身,确定的保荐人中也都有中金公司、花旗集团以及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以集资额50亿~100亿美元计,中金接下的又是一张大单子。而建行是中金公司的股东,如此关联交易难道也无需回避?
从朱小华、王雪冰、刘金宝的落马,再到张恩照的“辞职”,金融界高官接二连三地离去,而且间隔时间似乎越来越短。张恩照居然还是中纪委委员,这给人以太大的震撼,却并不出人意外。问题就在我们的银行改制,重头戏就是注资,国有银行先由国家拿出,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先由企业和内部职工拿出,上市银行则由股民拿出,说到底最后都得由股民拿出。因为大凡好一点的银行都想上市,上市以后国有股也好、法人股也好、内部职工股也好,都能赚大钱,公众股股东则从此再无宁日,诸如配股、增发、可转债、次级债,还有A股、H股以至N股,银行股哪里都要伸手,中国的上市银行已经走进了资本金不足圈钱,圈了钱增加网点增加存贷款,存贷款增加后资本金又重现不足,而后又再圈钱、再铺点的怪圈。银行股曾被视为“五朵金花”之一,但随着这个怪圈越转越大,投资人已经厌倦了!只要这个怪圈不转出来,所谓公司治理云云就只能是一些条文。这些银行竞争力再强、成长性再好,也一定会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