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回之自幼从父韩天衡先生学习书画篆刻,常随父亲出入文物市场,耳濡目染。1997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在日本读书期间,敏学好悟的回之看到许多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常与专家和店家交流对文物的看法,碰到难以弄懂的器物,拍照后寄回国内向父亲请教,以求证自己的看法。回之曾说,在日本独立考察,练“眼力”,收益很大。近年来,他在专业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关于文物鉴赏的文章,颇为圈内人士称道。
去年,回之学成回国,一向治学严谨的父亲针对儿子的爱好,限他在一年的时间内出一本图文并茂的文玩鉴赏书籍。
“文玩”不仅仅是指纸、墨、笔、砚“文房四宝”,它还包括文人书斋中的小物件、小摆设,既是文人书生的实用器具,又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赏用合一”。通过金、玉、漆、牙、陶、瓷、石等不同的几十种材质,营造出一个琳琅满目、争妍斗奇、精彩绝伦的文房艺术。在面对这跨越千年庞杂的器物,回之根据自己的所学,很快梳理出了一份分类明确,具有代表性的“文玩”清单。回之告诉我,最难的还是写配图的二百多篇文字,因为它既要有学术的严肃性,又要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出鉴赏者的审美趣味,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辨别真伪。这实在是一场全面反映作者综合素质的考试。有些篇目的文字曾数易其稿,还是被父亲无情地“枪毙”了。为此,他时常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在父亲的一次次循循善诱下,终于得到了父亲的首肯,他在学习中成长,深切地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乙酉二月,回之赠我《文玩赏读》,这是与父亲合作的书籍,全书共介绍了二百五十余件私家的收藏,配有五百余幅色彩精美的实物图片,短小简约的文字阐述,一件件断代明确的文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当我向回之道贺时,他说,这是一次长达一年的考试,如今,书虽然出来了,还不知道读者会打几分呢?
那天,韩天衡先生抚摸着这本浸透父子深情的新著,像是抚摸着一只羽翼渐趋丰满的雏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