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画风上,我们的水墨画等精美的传统技法被大量的粗制滥造日本画风取代,人物造型简单,表情死板,线条僵硬。有僵尸博览会的意味;其次,在故事上,日本主要以险象环生或平实自然的故事制胜,所以虽画风不佳仍有市场。可我们克隆日本动漫时,浮躁的连个像样的故事都少找,毫无新奇处,有老年健忘症现象,而板着面孔说教又是通病;再者,在动画配乐上,几乎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甚至画面被背景乐冲淡了趣味。此外,配乐显得很古板,缺乏听觉上的震撼力。我们的动画毕竟主要面对青少年,可配乐却是中老年,并有老年痴呆症倾向,也许孩子们怕感染这种病才不爱看;最后,在文化精神上,日本动漫其实发展至今品种极多,然而通观日本动画,我们可看出那种日本文化精神中的毒素。这也应该是中国动漫市场最不应接受和最不应克隆的。这一点也要如下着重说明。
其实,动漫商业是文化范畴的一种市场化产物。而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在大部分日本动漫里,几乎都可感到那种冷酷无情的战斗狂和无赖般的挑衅滋事的精神毒素。同样是战斗,美国动漫可以幽默化解,而日本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格杀,不然没完。中国有一笑泯恩仇的精神,也许这是成龙的幽默化的动作片受西人欣赏的一个原因。中国文化里充满和平的精神,日本文化里充满战斗的偏执,这两种精神同样在两国动漫文化里呈现而相悖。这一点也可以讲得更明白些,在中国文化里和平的精神是主流的,虽说中国有闻名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战策,但其主要的精髓多是以战求和,以和为贵。
而当日本人从崇武爱国的宋朝义士那里学得武术并发展出武士道精神后,崇武好战的精神在日本格外盛行(也不奇怪,那位吴押狱得到华佗单传的《青囊书》后,不就只习得阉猪骟羊的小术),这个民族的文化似乎充满了对暴力、战争的痴迷,对和平、友善的耿耿于怀?
在日本,虽说动画漫画品种较全,但更多漫画书,动画片,及其游戏都拎着滴血的大刀片子和因施暴的欲望而膨胀欲爆的肌块,青少年读者要不带上理智的眼罩阅读,就很容易被溅一脑血腥,并在生活中模仿实施,或冷不丁被弥漫其中的残忍冷酷砸中,而不苟言笑,学会嗜暴成性,狡诈或心计多端。暴力文化长久的浸溽,就像核辐射,把青少年教唆得破坏成性。
让我们看看这种病态基因充斥的动漫商业对日本孩子的影响吧!
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内暴力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是有目共睹。他们暴力倾向日益严重。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日本公立中学和小学的校内暴力事件高达31278件,其中公立小学校内暴力事件达1600件,比2002年增加27.7%。这就是日本暴力动漫催生的日本新一代。像《灌蓝高手》里樱木花道这种无赖英雄,同石原慎太郎,江藤隆美,小泉纯一郎这类右翼的政治人物有什么两样?
日本很多时候就像宫崎骏在《风之谷》里所描述的修瓦古墓,那古墓里竟藏着毁灭及改变世界的科技工厂。这工厂不过是古埃及神秘的图坦卡蒙王古墓里之杀人咒语和病毒,靖国神社也是这样飘荡灭世病毒的古墓。当蓬松狮子头的小泉纯一郎在他屡次三番地参拜靖国神社时,就成了念念有词召唤阴魂的巫师,于是右翼势力被阴魂附身而癫狂起来,和东条英机等战犯的阴魂相舞,右翼好战的精神病毒在四处渗透、蔓延,在动漫游戏里被变脸的他们,跳出《帝国时代》这样美化侵略战争的骷髅舞,跳出《三国演义》这样借题侮蔑中国文化的色情动画。
而我们盲目的克隆者,竟也把这些病毒及携带病毒的动漫引进来。对中国动漫市场来说,已有的侠义武道繁衍成了不可思议的暴力文化,没完没了的港台功夫片及没完没了的武狭小说,已经使我们和平的文化精神传统遭到质疑。并且更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文化上的克隆病已从精神上对我们的青少年发挥毒副作用,正影响到我们的新一代,近些年中国校园暴力事件也在逐年上升,这和我们的青少年接触的暴力视听文化不无关系,而在青少年中泛滥成灾的日本暴力色情动漫和香港武打动漫,我们是不是在商业引进和宣传操作上,不惟利是图地收敛一下?
动漫市场的火爆令人吃惊。近日,据一位渠道销售商称,仍存在大量缺货。于是,那些饥不择食的动漫引进商们(主要是货源是日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上饮鸩止渴,更糟的是会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断链。动漫商业上的引进召唤着更审慎的眼光,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的动漫商业制作者更要避免像克隆羊多利之死一样,诞生之始就有外传的病毒,而这种危害显然比前者更大,更深。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动漫近几年在克隆中发展迅猛。上海著名的漫画杂志《动画大王》主编徐康认为,2005年,内地漫画期刊发行量估计可达350万本,将有约600亿元总收入的漫画产业链。
而这种大好前景,相信不应也不可以,在克隆中被创造出来!拥有厚重悠久传统文化和创造革新精神的中国人应在动漫市场的商海里,能够以一个正确而辨别的心态去学习日本,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动漫商业的长处,打造一个拥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漫大国,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