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进步还是抄袭?“写作软件”泛滥市场引起专家忧虑

其实,对这些软件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它们严格地讲不能说是应用软件,只是一个加了检索功能的资料库。以一个专门方便学生写作文的软件为例,这个软件相当于一本具备自动检索功能的“作文选”而已,但的确迎合了学生们平时离不开“作文选”而“发明”的,比较符合投机取巧的学生的要求。 

    北京第七十九中的一位语文老师说,自己班上一些学生回家写的作文写得很好,但当堂写作文及自我评讲时,却错漏百出,文不对题。他觉得事有蹊跷,下课后对几位同学加以盘问,才知道是写作软件“惹”的祸。 

    记者在中关村附近看到,这里有大量图书公司。一位资深策划人告诉记者:“我们很多的图书都是跟风制作的,对时间要求很高,所以写作软件绝对是我们工作必备的工具。一般来说,我们首先敲定一个选题,然后找一位熟悉互联网和写作软件的写手,他在一周内就能将一本全新的图书‘生产’出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由撰稿人也表示:“现在一些作者以电脑自动写作为基础,再予以适当订正,日产数十篇、数百篇不成问题。” 

评价声音正反都有    写作软件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便利的写作方式,还是变相的抄袭,它是否会使作家的称号变得不再神圣?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 

    写作软件专家张小红始终认为,用软件写作实际上是一件“让人备感快乐的事情”,“计算机的智能开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模拟人的写作过程,不是扼杀人的情感、智慧、美感,而是‘帮助’人们登上更高的写作台阶。” 

    云南一位刘姓作家试用了写作软件后,为该软件的“撰稿功能齐全、方便实用、人力大减”而感怀不已,称是自己写作生涯“多少年来未敢梦想之事”。 

    但北京第七十九中学的那位语文老师却对写作软件忧心忡忡。他认为,学生依靠写作软件写作文是一种变相的抄袭,这种软件反复强调照搬他人素材去拼凑文章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简直是一种误导,引导学生走入抄袭他人成果的歪门邪道。长期依赖写作软件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不会得到提高,反而会逐步削弱。 

    “写作软件只是工具,就算运用得再熟练,也无助于提高写作的水平。所以,对于写作软件,我们的态度应当既不排斥,也不依赖。笔也罢,写作软件也罢,用什么写并不重要,创作的根本还是要靠深层次的人文思考和生活体验。”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家王刚也表示,创作的根本靠的是才华和心灵。他说,作家是有思考的,许多世故道理、生活乐趣、心情回忆都被作家融入到作品之中,佳作的诞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比如自己的《英格力士》完成时间长达八年。但是,电脑只能依赖严格的逻辑体系生产出文学作品,所以就算是再好的计算机作品也不能代替作家的深层的人文思考。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