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现代版的《简·爱》

由经典名著衍化出“前篇”“后续”类作品的文学事件看来是没有穷尽了。 

    夏洛蒂·勃朗特于19世纪出版了她的不朽名作《简·爱》。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先是英国女作家琼·里斯以疯女人伯莎的身世为线索写出了《简·爱》的“前篇”《藻海无边》,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坛趣事。不久前,又有人再做《简·爱》文章,称勃朗特当年曾留下几页续《简·爱》的手稿,于是就有了这本名为《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的小说,作者是D.M.托马斯

    小说由两部分组成。起始部分按手稿的暗示续写了简·爱和罗切斯特婚后不尽完美的生活;罗切斯特的性无能以及他对前妻伯莎的隐晦情结无疑是造成最后悲剧的主要原因。随后,作者似乎展开了另一个故事,登场的是一个名叫米兰达的现代英国女性。她以勃朗特专家的身份去法属马提尼克岛(也是简·爱找到她最后归宿的地方)参加学术会议,并开始了她新的写作计划:用更为现实、略带悲观的笔触重写简·爱的婚姻结局。然而,她编写简·爱与罗切斯特的不幸婚姻实际上是在折映她自己失败的婚姻生活;她描述简·爱最终发现罗切斯特自虐式性变态的情节亦是在揭示她与父亲之间的近乎不伦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妨把她此次的马提尼克之行看作是摆脱家庭危机和身心崩溃的心路历程。在这里,作者用地点、事件和人物的交织缩短了时间上的跨度,把几个相隔近两个世纪的女性融为了一体:米兰达的身上既有简·爱的影子,也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痕迹;她占全书近三分之二篇幅的叙述似乎在回答作者的一个提问:如果简·爱生活在今天,她会怎么办? 

    从结构上看,小说有两个独立的故事,起始部分(前五章)加上书的最后一章续写了《简·爱》的剧情,可以看作是《简·爱》的续集。但作为续集,它摆脱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局限,对性和道德的阐述更为大胆开明。第二部分则是讲述一个现代简·爱的故事,其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无疑会迎合现代女性的反叛意识和新的价值观。同时,作者凭他匠心独具的构思和布置又使得两个故事互相交叉渗透,脉络相承,共同展开一个主旨。因此,与其把它视作两个故事,还不如当作一本内容统一的现代版的《简·爱》来读更符合原创的意图。 

    最后再说一说作者。D.M.托马斯是英国文坛新掘起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1935年出身在康沃尔,迄今已著有十多部小说和诗集。1981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白色旅店》,使他在国际文坛名声大噪。这部当代文学经典式的作品被译成了二十五种语言。《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是他2000年发表的一部新作,其写作手法与《白色旅店》有异曲同工之妙,颇能反映他的创作特色。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