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欠款不还事件调查:制约民营书店发展的三大障碍

三、挪用书店的营业款以扶持工作室绝对天方夜谭

    一直以来,外界都不知道明君公司内有两套人马,两块牌子,它们互相账目独立。一是明君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当年,明君工作室以证券书《南征北战》为起点,策划了近10本证券类图书,淘得了第一桶金。一年后,明君工作室用这笔资金将2000年创办的明君书店改制成连锁书店。众所周知,地铁、轻轨沿线的房租压力很大,所有连锁店一年的房租开销是30万元。所以一直以来,明君书店是不赚钱的,它是为方便会员上下班时购书而存在,也是为了征订销售明君工作室所出的书而存在。

    明君工作室所做的书平均销量都超过1万册,其中5000册可以在明君书店里稳定销售。从2003年6月起,明君工作室以每月5本的速度做书。这就构成了我们的主要利润来源。这就是我不靠书店赚钱的原因。应该说书店只是明君文化工作室的一个销售网。

    四、会员储值卡只是一种营销模式并非疯狂套现

    会员储值总额并不高,何来疯狂套现之说?我是为了锁定一部分高端读者,才让会员享受7折的优惠。送自己工作室的书,更是一种营销模式,何况入会送书时是让读者自由挑选。如果书不好,读者也不会要。

    出版社:半年不还分文,实在说不过去,现正陆续恢复供货
    今年上海的民营书业调剂会上,看到明君工作室花了5万元做广告,非常恼火。你有钱做广告,没钱还债?现在知道是两个公司。

    本月明君的欠款第一批已经到账了,我们也给明君发了一批货。我们知道明君有困难,但一下子拖了半年,且分文不还,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说心里话,我们也不愿意明君垮了,这对大家都没好处。所以该收的账继续收,该发的书还是继续发。

    书刊发行协会:制约民营书店发展三大障碍
    上海市书刊发行协会会长张金福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书刊零售网点达6000家,其中国有的只有500家。虽然民营网点占绝对多数,但其发展却始终无法与国有新华书店抗衡。经过这些年的反思,也感悟出了几点制约民营书店发展的原因。

    一、资金:民营书店的起始资金来源有限、银行贷款有限,但企业的发展却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本。谁都想把书店做大做强,但扩张与资金必须配套,你只有两家店的资本,却开了四家店,怎么不会造成资金断裂呢?

    二、信誉:为什么出版社都不担心新华书店破产,即使有些经营得并不好?原因很简单,新华书店的资产已积累了几十年了,它的信誉也积累了几十年了。而民营书店呢?太年轻,而且这几年民营书店开开关关太随意,无法长时间巩固自己的品牌与信誉。信誉不是码洋,但远比码洋重要得多。没有信誉的民营书店,是不可能发展好的,即使有亮点,也是昙花一现,无法持久。

    三、管理:只重视发展,疏于管理,缺乏管理人才与管理制度,也是民营书店的通病之一。创业初期,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家族制就无法适应发展了。还有,书店管理人才是否熟悉图书行业的特殊性,书店普通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否达到规范服务要求,这些都属于管理问题的范畴。

    以上3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其他两部分的断裂。

    既然民营书店的发展会遇到这么多的障碍,那么,又有谁可以在民营书店与国有出版社之间搭桥梁呢?我认为书刊发行协会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的,就像这次的明君事件。明君书店是书刊发行协会的会员,出版社也是会员,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主动召集双方,通过调节,使双方矛盾暂时缓和,然后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出版社那边,先让他们火气小点,并加强对明君书店的了解;明君书店那边,则让他们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所以我说书刊发行协会是一个基于服务的群众团体,是通过服务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协会作为行业的社团组织,其宗旨是为行业服务,服务是协会永恒的主题。协会也是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它的服务功能延伸到可以为行业单位资讯、中介、评比,组织业内人员培训,学习考察,开展业务交流和图书展销活动,协调行业之间矛盾,提供业务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并且向政府反映行业的合理要求等责任。

    观察者的话
    明君书店的经营欠款问题并非匿名信所致,因为匿名信才加剧了事态的演变。如果事实果真如明君所言,那么,供货商就可以舒口气了。今年或许是明君公司的一道“坎”,但愿能在消除内部矛盾之后继续顺利发展。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