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欠款不还事件调查:制约民营书店发展的三大障碍

明君,原四川金融投资报总编助理兼市场部主任。2001年涉足证券图书策划,以此淘得第一桶金。现上海明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拥有上海18家明君地铁连锁书店及明君文化工作室。

    11月3日,北京一家媒体登出全国著名连锁书店——席殊书店因欠债8万元而被供应商告上法庭的消息,令业界哗然。更让业界吃惊的是,据媒体披露,被告北京旌旗席殊书屋有限公司的账户可用资金居然只有9000元。

    11月19日,报社收到一封匿名电子邮件,邮件宣称上海明君图书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君书店)问题远比席殊严重:欠钱不还导致供应商集体断货、借鸡生蛋挪用资金以做出版、管理不善连锁即将全线崩盘。

    匿名信:明君书店四大罪状
    匿名信发自一个免费邮件系统,显然,匿名者身份是极难弄清的。在信中,写信人这样描写了明君书店的四大罪状。

    一、今年3月至9月,因明君书店长期拖欠出版社书款且分文不还,上海40家出版社决定集体停止对其发货。

    二、由于没有新书补充,明君书店的销售急剧萎缩。今年3月至9月内,已有三分之一的地铁连锁书店关闭,即将全线崩盘。这就是盲目扩张的后果。

    三、明君书店的营业款都被明君挪用到明君工作室“做书”去了。明君利用书款延迟结算的时差,将书店的营业款挪用到工作室。明君工作室所做的图书销路很差,并不能及时换回现金。所以,越来越多的书款被无端占据,终成今日崩溃之势。

    四、为了做最后的挣扎,明君发行了一种会员储值卡。会员只要存钱进去,就能享受较高的购书折扣。这是一种疯狂套现行为,和北京知道图书广场(原海淀购书中心)关门前低价狂卖购书抵用券属于同一种操作手法。而且,更为恐怖的是,会员缴纳会费后,明君会送一本自己工作室所出的书,这是在向读者硬性摊派自己的书。

    这可能又是一个让业界吃惊的消息,明君书店现在怎么了?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问题?11月2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宛平南路的明君书店会员中心,采访了明君。

    明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明君
    一、为了表示诚信 我们主动通知大部分出版社停止发货

    今年3月至9月,书店确实发生了困难,但这并非经营性因素。今年3月,我与我们的一位高层在经营理念上发生严重分歧,导致我店业务一直不正常。由于我想解除该高层的行政职务,故对方怀恨在心,趁我不备,将存有公司进货数据的笔记本电脑盗走,并砸毁了其它台式电脑,以致公司无法与出版社正常结账。随后,他又四处活动,到处告诉出版社明君书店经营困难,即将垮台。此时,已有几家出版社急急赶来,先是停止发货,接着又要求全面结账。为了表示诚信,我们马上通知大部分出版社停止给明君书店发货,先进行内部盘库整理。对这位高管的事,我已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

    关于书款,为何要到9月后才还,我想作个说明。去年9月,我从深圳发展银行贷款300万元,用于改善连锁书店的硬件。这笔款项今年9月到期,所以在此之前,明君书店只对外支付了很少的一些书款。

    今年11月8日,在上海书刊发行协会张金福会长的帮助下,我与上海40家出版社的代表开了个协调会。在这里,我想借《上海新书报》再次给个承诺:所有的债务我都肯定承担,如果出版社愿意继续合作,我尽快还款;若不再合作,明年春节后我会把款项结清。这次债务总额约为100万元,为了表示我在逆境中的诚信,我卖了自己房产和汽车用来还款。从11月9日到23日,我已经还了30多万元书款,复旦、百家、学林等15家出版社重新对明君发了货。

    二、28家连锁店,8家亏损、5家略盈、15家持平,关掉的大部分是亏损店

    说我盲目扩张,是一种误解。我在地铁、轻轨旁开店是为了把连锁书店当作一个便捷服务窗口,是为了方便读者订书。在此之前,明君书店共有28家连锁店和8家加盟店,其中连锁书店5家略盈、15家持平、8家亏损,这次关掉的大部分是亏损店。加盟店的业务现在也停了。对我来说,书店只要总体持平就是胜利,我并不靠书店赚钱。

    关掉了10家店,对我还是很有教训的。归根结底,主要是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前的管理者不懂书,所有的书都平均派发到所有书店,结果有的销得好,有的却一本没销掉,现在则是有选择地派发;以前管理者不懂社科文学类书,所以有读者反映书店社科文学类书怎么那么少?现在我就让明君工作室的编辑每周去文庙挑选有文学味道的好书,并推荐给会员。今年宛平南路会员中心开张的时候,我曾将管理人才的大任寄希望于外来空降兵,但我错了。在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往往不是非常规范的,但它确实是在发展。所以对于外来管理者来说,最大问题就是水土不服,他们无法认同民营企业的独特文化。现在我则注重在企业内部培养管理者,他们认同企业的文化,也对企业忠诚。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