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为何有如此胆量力推网络新人,主抓网络文学的春风社编辑朱朱说:“编辑最大的快乐就是发现的快乐,抢到名家的作品固然令人欣喜,但一个文学新人因你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那更有成就感。伊人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在写作之初从没想到把文字变成铅字,小北风是在大四那年戏笔写作《我恋爱,我容易吗》的。正因为少了许多追名逐利,才使他们的作品更具质感及阅读冲击力。网络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作品要好看而耐看。”
对比同样在畅销的三本书《那小子真帅》、《我恋爱,我容易吗》、《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小子真帅》明确打出这是一本“被成人们惊呼大人看不懂的畅销书”,而《我恋爱,我容易吗》却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会笑得喷饭。一则网上跟帖道出了一些奥妙:《那小子真帅》就像是周杰伦的歌,你也许连歌词都听不出个数,但还是会感受到那种炫、酷的气息。《我恋爱,我容易吗》是以赵本山的搞笑方式俘获读者的心。《大四》这部“高校里流传最广的爆笑、感人情书”则在爆笑之余,让人体味到丝丝的感伤。 面对各种网络文学的畅销,有关业内人士认为,青春读者群实在太大,青春文学极易成为瘟疫型的畅销书,它甚至不依赖于通常意义的宣传,只要是青少年认为好的东西都在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迅速蔓延升温。例如,《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很快风靡大学校园,《我恋爱,我容易吗》刚上市20天,其中的经典句子便开始被学生们摘录,用于网上聊天和手机短信了。
作家马原在给“四大斑竹”系列做序时写道:“以往写作的人要成名,必定经历漫长的过程,经历许多次投稿退稿,经历被转载,经历被批评家品头论足,遍尝酸甜苦辣之后也许你劫后余生,被认可了被接纳了,终于成名了。由于网络普及的速度非常之快,加之其使用便捷的特性,网络写作成了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的首选。当他或她写了什么东西,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满足‘被阅读’快感的平台,在从前,这么简单的欲望满足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