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伤,也叫疗愈,来头不小,语出《圣经》的《路加福音》,原意是“神的医治”,待等到基督教传入日本,“医治”就变成“疗愈”,大抵就是人的原罪本来就是种病,只有信仰神方能得到解脱,包括抚慰心灵的创伤,后来就渐渐演化成通过各种依循健康法则,使人的身心都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各种活动;到了现在,不仅歌手有日本的中岛美雪这样的疗伤系歌手一说;小说也有疗伤系一派的说法,内容大抵都是些亲友去世、家庭暴力甚至天灾人祸发生后,心中的那些陡然产生的空虚之处,如何去填补、跨越的过程;虽然其中也有村上春树这样著名的男作家在阪神大地震后创作的《神的孩子都跳舞》等作品,但作者大还多是体贴温存的女性,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名叫吉本芭娜娜。 据说吉本小时候眼睛弱视,很是过了一段黑暗的日子,这段日子里她培养起来的非视觉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乃至画面感都较常人来得丰富,后来重获光明,眼前的世界倍觉清新。或许就是有这么一段受伤然后愈合的经历,让她的文学路早早定下了方向。 处女作《月影》,就是一位恋人突遭不幸的少女,她的名字叫早月,在日语里其实代表着杜鹃花,也恰如书中这位少女的感受,她受伤的心情,仿佛杜鹃花瓣一层层地展开绽放,你知她痴她怨,但不到最后,她在两人每次约会后分手的桥头,凭借有点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重逢,你不知道她的内心是在泣血,亦不知两人的重逢是他为了向她告别,也使她作别了自己的青春,从这一段遭际中伤愈。 接下来让吉本名声大振的《厨房》,有关亲人死亡及身旁的人心灵创伤愈合的话题,更是层层推进,却有着一番春日流水行进中的曲折、轻灵与透明。在国内至少有两个译本,其中一个,便是后来因翻译村上春树而大大知名的林少华。陈小春的电影《我爱厨房》,原型也是这本小说。 此外吉本最厚的一本小说《甘露》最近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文中的主角阿朔在妹妹真由自杀之后,企图在离婚的母亲、母亲的旧友、年幼的弟弟和妹妹真由的旧情人之间,维系着这个渐行渐远的破碎家庭的平衡;换了让别人写,定然写成日常生活的琐碎再现,只有吉本,才有那种看似疏朗但足以透过阳光的写法,尽管实际上仍是密不透风的一经一纬,无不针脚相压而浑然一体。 第一次读时是在回家的火车上,在列车上播放的关于爆炸品违禁条例的两大段中间,响起来一段如同早年武侠RPG一样在村子中行进,与村人对话时的背景音乐,单调、轻佻、安全,但没肝没肺。 蓦地又浮起另一段音乐,我自己在哼。 “世界是一片蓝,失去了你我多么孤单……” 我只记得这两句歌词,但绝对是无心的,因为当哼到第二遍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哼出来的这两句歌词意味着什么,因为我才看过同样的描写,阿朔在梦中见到的同样的蓝天,见到的才从弟弟小由书中看到的那个拥有双重记忆的梅丽,那个女人居然会进入她的梦,并和她交谈,令她倾诉心曲。 梦中清清楚楚地所见就是那一片“如蓝色果冻一般的天空”。而且“她(指梅丽)有双蓝眼睛,眼看着要化进蓝天里的那种颜色,在同质性过高的颜色环绕之下,我不禁悲伤了起来。” 这样的悸动被我无心哼出的歌儿一曲道破,不由得去想,吉本其实也是和这本书的阿朔一样是有那种天赋异禀的人,能伸手从空中抓出那些灿烂透明的宝石的人,但是,因为那些宝石的珍贵,所以,只能好好收藏,不能轻易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