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生活既像是病根,又像是帖药,创造了伤口,又不忘去抚慰。那些自幼被生活所困,或长大后独自闯荡遭受挫折、经历离婚、痛丧亲人的人们,常默然忍受着命运安排。
虽是微火,却在极尽全力地燃烧,照亮他人。
我们也常能看到地震发生现场,看到几年前还在痛不欲生的受难家属,如今却成为志愿者,主动来到灾区安抚受害者亲属。地球上每日都在生长着新生命,却也经受着流星飞过、丧失亲人的疼痛,胸口被剜去一块肉,不如心头被划出一道伤痕。可是有了伤痕就不能继续活下去吗?
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橡果姐妹》其实就讲述了两姐妹在经历命运变故后如何积极应对、自我疗伤的故事。
书里的姐妹分别是“橡子”和“果子”,以果子为第一人称讲述了两姐妹成长的经历,她们幼年时,父母便因车祸双双离世,于是寄养在叔叔家,可是叔叔又患疾而过世,婶婶改嫁,又被姨妈收养。姨妈家境很好,但是逼迫她俩其中一个要嫁给医生,早早规划她俩的婚姻和人生,使得姐妹俩有了叛逃之心。
姐姐离家出走,妹妹身患肾炎,最后两人求助于孤身一人生活的爷爷,并真心照料他到过世。房子按遗嘱留给了姐妹俩,姐姐靠着杂志编辑的工作赚钱养家,并与男友拍拖,妹妹却因病在家,而且得了幻听幻想症。她们两个相濡以沫,为着爱情和小小的希望而生活下去,并且建立了以“橡果姐妹”为名的网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信,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他人。
这样的信,不管有多少封,姐妹两个都会用真诚的态度回复他们,帮助这些人尽快走出心理的阴影。像失去丈夫的安美女士,丈夫死去一年后,她仍每日以泪洗面。试想,如果没有“橡果姐妹”的网站可以供她倾诉,恐怕身边的亲人早已厌烦她的哭泣,而她也迟早会患上抑郁症。
我忽然想起澳大利亚有一座名为“裂缝”的“自杀崖”,每年有50多人选择在这儿自杀。在悬崖的附近住着一对老年夫妇,他们每次见有人站在那儿便挺身而出,通过笑脸、劝慰或邀请对方进屋喝杯茶来挽救这些命悬一线的人们,50年时间救下160多条生命。“橡果姐妹”的网站其实与挽救生命有着如出一辙的功效,只不过她们是疗心理的伤。
人类总是用经验相互疗伤,缩短了悲伤所要经过的漫长隧道,“橡果姐妹”是坚强的,她们虽从小寄人篱下,可是长大后却未走向歧途,而是通过建立网站帮助了更多的人。
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讲述了一个看似哀婉却积极的故事,虽然面对的是死亡、伤痛,可却表现出明朗的一面。结尾,姐妹两人畅游于冲绳岛,一边聊着天一边放松心情,作者如此写道:“快与不快,就像是潮涨潮落般来了又去。蛰伏期过后,必然会想到外面走走。这种反复如同波浪,远远眺望也好,身处波浪中心也罢,是不会感到厌倦的。这就是生存着的唯一的喜悦。”
是啊,快乐与悲哀原本就是一种人生的投射,有喜便有悲,俩俩相依、永不厌倦,如同这一对姐妹一样;况且,这也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规律。吉本芭娜娜正是通过这么简短的故事,来抒发她对人生的感悟,并将一些哲思融入其中,有时候读来恍若是日本版的安妮宝贝,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是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