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追财富

    对于一本刊物而言,读者是最大的财富。即将迎来3周岁生日的《理财周刊》,不仅幸运地拥有了近10万名读者,而且为许多读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2001年3月18日,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广告语高高耸立在高架路旁,一本崭新的个人家庭投资理财专业杂志《理财周刊》在上海滩刚刚露脸时,不少上海人的脑海里恐怕还没有“理财”这个词汇。
    一转眼,当《理财周刊》即将迎来3周岁的生日时,她的读者群队伍已扩大到近10万人,她的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已成为上海市民的流行语。越来越多的上海人知道,要用理财的手段来开启通往财务自由之路的大门。
    3年的时间,一个原本空白的市场呈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繁荣,市民高涨的理财热情和旺盛的理财需求更预示了市场的巨大潜力。作为个人理财领域的开创者,《理财周刊》不仅为读者传递理财知识,开启理财思路,更为许多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投资理财的“行动指南”    “你们是一本很有用的刊物。”3年中,我们经常听到读者这样的评价。
    的确,对于读者而言,一本刊物的价值在于能够为他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希望读者把周刊当作一本休闲性、知识性的刊物,更希望它是“有用的”,前瞻性的思路和实用性的操作技巧能成为读者投资和理财的“行动指南”。
    霍山路1191弄的读者范云刚在来信中写道: “2003年下半年,通过一位好朋友介绍,认识了《理财周刊》。可以说,在生活中我的资本运作和生活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以《理财周刊》的意见和建议操作的。”
    上海浦东巨峰路的王晨告诉记者: “自从接触了这份杂志,我就被深深吸引,爱不释手。杂志上的信息给了我们全家很大的帮助,一篇关于如何买车险的稿子帮我们家节省了1200元。”
    2001年第31期《没有理由不买房: 上海投资价值优于港台》和2002年第2期《2002房价稳中有升》的文章引发了不少投资者投资房产的热情。薛家浜路242弄2号的连先生看了杂志对于上海房产走势的精辟分析,特别是对闸北中兴路地块的分析与房源解析,当机立断买下那里的期房,当初买下时是4600元/平方米,现在已经上涨到6300元/平方米,以首期投下的近20万元的资金来看,如今140平方米的房产出手,投资回报率超过100%。
    《私车热带给楼市的思考》一文也同样给钟先生带来了对投资车位的思考。他看了周刊2003年4月第13期刊登的《私车热带给楼市的思考》中所阐述的“汽车消费成热点”、“私车热引发车位紧缺”、“车位租赁价格将上扬”的观点颇有感受,于是对小区的车位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900多户业主只拥有300多个车位,而目前一个车位才6.5万元,还是刚开盘时的“原始股”。根据国外的情况,车位一般都比房价贵,车位肯定存在升值的空间,20平方米的车位即使与房价同步,也在10万~15万元之间,于是毫不迟疑订下车位。订下车位不久,车位随即上涨1万元,好友得知情况后也赶紧订了一个。如今车位价格一涨再涨,现已高达12万元。钟先生说,如果没有看到周刊的那篇文章,他决不会果断地买下车位。

从报道中“嗅”出财富    许多读者在与我们的交流中也提到,重要的是提供更多的关于投资理财方面的信息、理念和方法,让读者自己运用学到的方法实际操作,不断放大财富。正因为是这样,不少认真而细心的读者从周刊的文章中嗅出了财富的味道,找到了思路,同时也发现了商机。
    家住虹桥路的侯先生,是本刊创富沙龙的会员,谈起自己的投资状况时说道: “2002年年底结识了《理财周刊》,并受到很多启发,看到杂志上关于‘锦江之星’酒店商铺的介绍,觉得有投资价值。于是联系了开发商,最终成功投资一套,现在已经有了较大的回报。”
    除了发现财富,周刊所提示的诸多风险也让许多读者免踏陷阱,守住财富。像《保险当成存款卖》、《上海房产“反黑行动”》等文章,在读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多亏看了《理财周刊》,才没把保险当存款买下来。”“你们杂志勇气可嘉,这样的发展商早就该曝光了。”像这样的来信和电话我们经常收到。

为读者带来更多财富    对于一本刊物而言,读者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在即将迎来3周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也将报道的重心放在读者的身上。我们随意抽取了几位读者,都是投资理财领域里的“积极分子”,没想到采访完后才发现,他们都曾跟着周刊的报道进行过实际操作,而且都有所斩获,这让我们感到有些欣慰。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庆幸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信息,让那些“跟着周刊追财富”的人们没有失望,同时他们的成功也让我们树立了更高的目标,为更多的读者带来更多的财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