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善理财的章子怡,却把自己的演艺生涯经营得别具特色。自降身价扶持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既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也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7月19日,由章子怡担纲的《紫蝴蝶》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老记们一致质疑导演娄烨对片尾激情戏的处理,就在现场气氛比较尴尬之际,章子怡突然抓过话筒,向记者“开炮”:“我们来这里参加这个活动是非常尊重媒体的,我们也希望媒体能够尊重剧组……”后来,还是娄烨打了圆场,“对峙”场面才结束。
稍做休息后,章子怡再次面对媒体,片刻间,她从“怒目金刚”转回委屈的小女生形象,诚恳地告诉记者,自己其实非常希望和媒体形成鱼水关系。
就在这一张一弛间,章子怡的不驯及玲珑让人一览无余。也许,除了飘渺的运气外,这种独特气质成为另一个理由,让这个小女子在电影之路上渐行渐远,并顺利成为内地片酬高、广告多的“小富婆”。
第一次赚钱慢慢用掉 小时候,这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长得瘦瘦小小,因此章妈妈的同事建议她去学体操。可是宣武区体校碰巧这年没有体操班,于是体操班的老师就建议她去学舞蹈。就这样,8岁的章子怡走进了宣武区少年宫学习舞蹈,和陶金“共用”一个启蒙老师。童年的章子怡家境并不算好,她现在仍记得很清楚,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对她说过一句话:“百货公司里的玩具,你只能看,不能买。”
11岁,章子怡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了6年民间舞。正是在这个阶段,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笔钱,“也是在舞蹈学校的时候,14岁,拍了一个电视广告,好像是护肤品广告吧,不过我不是主角。第一次赚到钱,我好开心!”不过,对一个从小就知道节俭的女孩来说,金钱从来都不是用来挥霍的,纵然它看似来得轻松。章子怡非常珍惜赚到的第一笔钱,“我不会把钱一次花掉,买一个礼物送给自己。我是慢慢用,不要爸爸妈妈每个星期再给我10元零花钱了。那时候觉得,咦,赚钱了,我可以独立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在经济上,章子怡真的开始独立了,最起码她的零花钱不用向爸妈讨了。
在北京舞校学舞的这段刻苦经历给她带来了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的表演奖,但也让她重新开始抉择自己的人生:自己大了,舞蹈表演空间却似乎小了。一想到舞蹈只适合吃吃青春饭,章子怡退缩了,她想重新寻找一个发展空间,她想到了表演。
1996年,章子怡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毕业,并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她进的这个班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戏明星班”,班里的8个女生多才多艺(比如梅婷、袁泉),每逢校内演出,大出风头的总少不了她们几个。在同学中间,章子怡的年龄是最小的,也是最不起眼的,没有人预料她今后将踏上一条怎样引人注目的路。
1998年,章子怡迎来了生命中的转折点——她接拍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并一举红遍大江南北。
这是章子怡的成名作,也是她传奇经历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