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一批效益不佳净资产尚高的企业,为了寻找买主,会降格以求主动调低净资产,甚至还会主动做低股价。一批股价相对较低的优秀企业,为了卖个好价钱,市场表现还会继续向好。
国有股转让如何定价,本周终于有了一个说法,周一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是这样表述的:“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价格在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绊现合理定价。”这就是说,每股净资产是基础,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是参考因素。而三者实际上都有量化指标,每股净资产不用说了,盈利能力主要看净资产收益率,市场表现则可参考市盈率和市净率,此三者越高,表明这家公司质地优秀、市场也极为看好,转让价当然越高。 由此,有人给出了一道题目。假设有两家上市公司,A公司每股净资产3元,每股收益0.45元,即净资产收益率15%,股价9元,于是计算出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20倍和3倍;B公司每股净资产4元,每股收益0.20元,即净资产收益率5%,股价也是9元,同理计算出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45倍和2.25倍。 这时,如果有人出价4.5元来买两家公司的国有股,报告送上去,A公司一般会顺利通过,因为净资产是基础,转让价相对净资产有50%的溢价;而B公司批起来可能就不那么顺当,不管怎么说,B公司也是一家盈利企业啊,市盈率高说明市场看好它,为什么只有1成多溢价?而如果转让价出到3.90元,A公司也还可能PASS(还有30%溢价),B公司则肯定打住了。 那么,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净资产高、收益率却低呢?仔细想来,不外乎下列几个原因:1.盘子小,多年来不增资扩股,成了长不大的小矮人;2.发股上市时,正逢政策宽松,市盈率不是现在的20倍,而是50倍、60倍;3.净资产不实,发股时评估就有水分,或者发股后资金被大股东占用侵吞;4.行业不景气,资产被闲置、不能发挥应有效益;等等。一句话,净资产高效益低的企业,其高者主要由小股民贡献,其低者则是由企业管理层或大股东所造成。如今,国资委明确规定,净资产是基础,转让价不得低于净资产,对这类企业怎样才能吸引大买家、成功重组呢?唯有一个办法是做低净资产。随便举一个例子,尽管济南轻骑已连续数年效益不佳,但净资产一直维持在3元以上,2001年底还有2.52元,如果那时重组4亿多股国有股至少要卖10亿元,上哪儿找去?后来办法终于找到了,2002年一下子宣布被大股东占用28亿元并全额计提,每股净资产随即由正2元多变为负2元多,然后再以零价格出让。国资委不仅一路绿灯,连日前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举行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座谈会都在济南召开,足见有关部门对此举的肯定。 由此我们可以推理,相当一批效益不佳净资产尚高的企业,为了寻找买主,会降格以求主动调低净资产,甚至还会主动做低股价(毕竟市场表现也是定价参考),这就是近期黑龙股份、三峡水利等上市公司纷纷爆出被大股东占用数亿元巨资、股价也随之跳水的深层次原因,因为这些企业已经“人老珠黄”,可其净资产却还在“青春期”,都还在两三元以上。另一方面,一批股价相对较低的优秀企业,为了卖个好价钱,市场表现还会继续向好。别的不说,股价5元时的宝钢和如今7元时的宝钢,国有股减持(不管是卖给跨国公司还是中小股民),至少可以多卖5毛钱吧,想必这也是宝钢在经过一番盘整之后股价又渐次走强的重要原因吧。 并购重组肯定是明年资本市场的重头戏,国有股比重偏高的公司尤其不甘人后。而在这场重组大戏中,好的会越来越好,差的则可能越来越差,投资人不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