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出口加工区现已初步建成货物通关、物流监控以及加工贸易监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全国各出口加工区中率先实现信息化系统管理的“领头羊”。记者昨天了解到,出口加工区内企业50%的报关业务已实现无纸化,海关与银行也实行了电子联网,税费得以在网上支付。而随着电子通关单的实现,出口加工区的无纸通关所占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80-90%。
松江出口加工区的定位是以IT产业为主的出口生产基地,出口产品多为计算机及其零部件,而对多数以出口为主的大型IT企业而言,能否得到订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货时间的长短。网上接单、48小时出货,苛刻的客户甚至经常使用网上“点菜”的方式,要求生产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制造出个性化产品并实现“门对门”直送。一家IT企业董事长表示“时间等于金钱的平方”,而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的通关速度也成为生产企业选择投资区域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松江出口加工区已完成综合布线光缆到户工程,今年2月,加工区开始实施以企业为单元的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在网上就能实行加工贸易报备、报关、报核,海关则在网上完成备案、审核和核销。海关还相继开发了“国内物资进出区”、“国内物资调拨”以及“物资临时进出区”三个业务操作系统,建立了统一的物流监控平台,并在卡口实施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物流监控,在确保严密监管的前提下,为企业进出货物提供实时便捷服务。
作为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联网试点企业,达丰公司最早实施了与海关的信息互动。公司向海关办理备案、变更、报关与核销的全部数据都从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直接提取,通过中国电子口岸传输至海关内网进行处理,确保了海关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达丰公司副总丁先生告诉记者:“从前为一票货物报关,从打单到交单需要一至两个小时,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数据传送,在备案、核销等其他方面,电子联网也有同样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