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午,国图二楼展览室,隔着厚重的紫檀装具玻璃,参观者个个表情肃穆、凝神蹑足,目光所及是刚刚陈列在柜、仍散发淡淡墨香的六百年永乐大典。
一个宏愿:还原《永乐大典》有着八年古书修复经验的国图展室管理员李俊琴说:我有两个遗憾,一是没能亲自参与永乐大典的修复工作,虽然现在我可以天天近距离看它;二是还有四百多册大典藏本流落海外,想聚齐很难。 国图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说:我相信收藏大典藏本的各个国家都在修复上做了努力,但想还原永乐大典,修复仅仅是个开始! 国图馆长任继愈说:国图首先将馆藏的161册依照原书的版式规格、纸张装帧仿真出版,希望世界各地藏书机构、收藏家群策群力,共襄盛举,拿出《永乐大典》原书,提供拍照、再版之用,使这一文化遗产重现于世,垂之永久。 参观的人并不多,但显然都熟识大典流离颠沛、历尽沧桑那段传奇身世,所以在咫尺观赏、啧啧惊赞永乐大典神韵再现的同时,也会问及大典修复的点点滴滴,于是,在公展的这几天里,展室管理人员李俊琴说得最多的是这几个词:10名能工巧匠、9个月时间、161册珍贵古籍……
2003年7月 “给先人一个交代”推开国图善本特藏部嘎嘎作响的木门,那条窄长的走廊因为阳光直射不进来、只能靠壁灯照明而显得格外幽深,国图的古书修复间就设在这条走廊靠左的一个房间内,也正因为此,整条走廊都萦绕着时浓时淡的纸墨香。 据悉,善本特藏部是整座国图最清净的地方,因为修复师傅们在工作时必须全神贯注、不容打扰,所以即使是国图内部的工作人员都很少来这个部门串门。“不过,最近这段日子可不太清净,永乐大典修复后公展在社会上反响特别大,我这儿每天都要接待三四拨媒体。”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一个对中国古籍史如数家珍的年轻学者,因为永乐大典,这段时间他异常忙碌。 面对面坐在主任办公室土黄色、稍显陈旧的沙发上,张志清缓缓坦陈:“永乐大典的修复备受媒体关注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公众的热情至今都让我们受宠若惊。当时决定修复和公展,除了资金、技术到位外,还有一点,我们是希望在大典编纂整600年后,给先人一个交代。” 时间倒推600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编一部跨越儒道派别、广录民间智慧的大型百科全书,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永乐六年,共22733卷的中国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终于修成。 “明成祖的超前意识和广阔胸襟让我毕生钦佩,应该说,只要涉及古书保护领域的工作者都会有很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希望尽最大的力量保护好先人留下的财富。”说到这里,这位年轻的主任笑了,想缓解一下略显沉重的谈话气氛,“我很开心,在永乐大典编纂600年纪念的时候修复完成了,也算是了了我的一个情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