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看什么华文书?

  新加坡人是否爱读书,又读了些什么书?本文从图书馆、书局和读书会着手,探讨当地的阅读形态。 

图书馆借阅情况:主妇学生看小说 上班族看励志和财经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亚洲图书服务处自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都对来馆借阅华文书的读者群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读者群喜欢借阅哪一类华文书、对哪一国家或地区出版的图书感兴趣等。综合这几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最受华文读者喜爱的书籍首推小说,尤其是言情、推理、武侠、科幻、探险等流行小说。调查还显示,此类书籍的读者群以家庭主妇和学生占多数。其它受欢迎的书籍还包括生活保健、烹饪、旅游、文学、电脑、人物传记、散文及心理励志书等。上班族对于自我提升、心理励志及财经趋势的图书较为青睐,专业人士则倾向于阅读经济、管理、电脑、科技资讯等专业性质的书籍。家庭主妇普遍偏爱烹饪、医药保健及育儿书。年长者最爱借阅的书籍以历史、人物传记、游记、地理、民俗为主;学生们较爱读的书籍则以小说及其它文学作品占多数。 

  在书籍来源方面,喜爱读港台小说、散文的人较多。调查显示,读者认为内地出版的小说及散文较严肃、娱乐性不强。但在历史、人物传记、游记、民俗及科技资讯方面,则有较多人喜爱内地出版的书籍。 

书局畅销与常销书:受不同类型读者左右 烹饪励志保健最畅销   从各大书店的销售走向也能窥视新加坡人的阅读品味,大众书局华文部经理王碧莹说,该书局最受欢迎的书籍非烹饪书莫属;其次为心理励志书,较受注目的作家群包括台湾的吴若权、张曼娟、吴淡如、戴晨志、刘墉等,这几名作家的作品,每一年平均可卖个1000~2000本。 

  该书局的第3类畅销书为生活保健,尤其有关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现代文明病的防治之道更是广受欢迎,有关新书面市后,多则卖出1000本,少也卖个三五百本;第4类为风水、命理书籍,包括星座、生肖运程都不乏读者问津。另外,港台流行小说如亦舒、张小娴、琼瑶等人的作品也有一定支持者。此外,王碧莹说,近年来,手工艺及旅游书也大有市场,尤其是有关中国、澳洲、新西兰、韩国等地的旅游书特别受到读者青睐。至于属于小众读物的严肃文学,除非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系列作品,及有新闻或话题炒作而广泛引起注目的作家或作品,才会受到大众读者的关注。 

  读者群以中老年人及中国新移民为主的友谊书斋,常销及畅销的书种和大众颇有差别。友谊书斋经理宋恩玲说,店内最受读者青睐的书籍首推中国政治、时事、军事国防方面。其它如医药保健、电脑书籍也有一定读者。至于文学书籍,则因作家的知名度、“新闻性”或“争议性”而有不同的销售结果。 

  顾客群以25岁至35岁为主的纪伊国屋是以“轻文学”占优势,该店华文门市部经理郑秀云说,港台作家张曼娟、张小娴的作品都很受年轻人欢迎;其次心理励志书如刘墉、吴若权、吴淡如等作家的作品也有不少拥护者;此外,一些日文入门或学习书籍也很受年轻人喜爱。郑秀云说,纪伊国屋也有一群四五十岁的顾客,他们则较偏爱严肃文学和人物传记,白先勇、余秋雨、苏童、张爱玲等作家作品都很受青睐。 

读书会情况:培养集体阅读人讨论风气   在阅读风气方面,4年前开始出现的新加坡华文读书团体,目前已先后成立了12个华文读书会,读书会的持续成立和发展,是否也说明了本地“读书人”的日渐增长,或阅读风气有所提升? 

  草根书室2001年成立的草根读书会除导读系列文学、史学及哲学书籍外,同时也主办心理探索讲座。其它活动如马来西亚作家赖瑞和与读者分享其创作经验,国大中文系学者黄贤强将学术研究心得带到读书会,都丰富了读书会的活动内容。 

导读文学名著及政治时事   兼任茶渊读书会、金门会馆读书会会长的黄美芬说,新加坡现有的华文读书会各有特色,各读书会所导读的书籍在内容、书种及水准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以茶渊读书会为例,黄美芬说,茶渊读书会以解读文学名著、政治时事书籍为主,该会自3年前成立后,先后导读过的书籍包括不少文学作品,如卡夫卡名著《变形记》、台湾作家李家同的《让高墙倒下》、中国学者胡鞍钢的《中国走向》等。 

  另有一些读书会隶属于国家图书馆、宗乡会馆或民众联络所等机构,前者如成立于1999年的淡滨尼区域图书馆华文读书会,活动方式并不限于导读或讨论书籍,该会经常主办专题演讲,可邀约本地作家亲自解读作品和创作心得,和读者作现场交流。 

为学生导读童话   由民众联络所成立的凤山、裕廊两个读书会以导读消闲书为主,并邀请本地作者现身说法,亲自解读作品:黄美芬说,读书会的主要宗旨是将阅读风气带进校园。 

  本地也有一些读书会专事导读财经及企业管理书籍,如创业读书会、总裁读书会、爱心辉煌读书会都属于同样类型,这些读书会所吸引的会员以商人及上班族为主。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