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自“五一”推出以来,很快突出了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大信息量和24小时播出的超大规模令人耳目一新。应该说,有关伊拉克战后的报道、对国内抗击非典斗争的全面反映以及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等大型直播活动,为新闻频道开播伊始即人气飙升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外,注重节目的人性化表达和新的主持理念的运用,则是更加可贵的“人气”。
动不动就皱眉头的白岩松,在《新闻会客厅》里也变得平易轻松了许多,最近的一期节目《张支书的成绩单》,通过给一位村支书带领村民防治非典的工作“打分”,妙趣横生地宣传了科学防治非典的重要性。《面对面》里,王志用他客观冷静、适度煽情的“追问”,让观众看到了新闻人物的另一面和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对人民医院院长、香港卫生署署长、刘海若母亲以及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的专访,摆脱了以往冷静有余、亲和力不足的主持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多侧面的人物。应该说,素以“冷面”示人的王志和白岩松的悄然变化与新闻频道以人为本、强调亲和力的“人气”定位是分不开的。
“冷脸播新闻”,显然是新闻频道极力避免的,观众还可以从众多节目、主持人的整体表现及若干细节中体会到。《今天》节目中,出现了有意思的漫画解读,董倩也常能从枯燥的数字里“变”出温情,直播攀登珠峰时,主持人朱军、宁辛、黄建祥义务当起电话接线员,前方的李小萌婆婆妈妈地提醒登山队员别摘手套、别冻着……访谈、追踪,亲历、解读,连线、字幕,无处不生动,无处不传情。
而这些强调亲和力的人性化表达,丝毫没有影响信息的丰富和新闻的属性。就连疏漏和失误也显得有“人气”、有人情味,主持人嗓子眼儿有痰、说话变了声,或念错字、讲错话,想必不会有人大叫倒好,因为谁都理解24小时不间断播出新闻,毕竟是第一次,人手有限、休息不好,出点纰漏难免。
即使在登顶直播时听到了“开始,鼓掌”、“说感谢CCTV……”等不该听到的“画外音”,即使在某些访谈节目中不止一次地看到冷场或衔接不上,我依然要为新闻频道大声叫好,因为它真实、“人气”旺、不苛求完美,因为它没有“冷脸子”,但也不见面儿熟、过分热情。
|